一、线路平面设计

一、线路平面设计

(一)平面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本线除引入重庆枢纽限速地段外,区间正线最小圆曲线半径一般不小于4 500 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3 500 m,最大曲线半径不宜大于10 000 m,个别不大于12 000 m。

位于车站两端减、加速地段,以及利用既有铁路等限速地段,可按确定的设计速度,采用相应速度标准的曲线半径。

(二)小半径曲线采用情况

DK184+716.55~DK193+478.67段线路方案调整I类变更受梁平南车站平面位置、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站及沙坝水库控制,线路平面使用了一个3 500 m的半径。

(三)平面曲线

1.正 线

正线线路长247.407 km,共设曲线52个,长112.743 km,占线路长度的49.72%。曲线特征表如表3-2-6所示。

表3-2-6 正线曲线特征表

img

2.相关工程

(1)渝万动车线:该段线路长4.870 km,共设曲线5个,长1.241 km,占线路长度的25.48%。曲线特征表如表3-2-7所示。

表3-2-7 渝万动车线曲线特征表

img

(2)渝万下行联络线:该段线路长4.813 km,共设曲线4个,长1.314 km,占线路长度的23.56%。曲线特征表如表3-2-8所示。

表3-2-8 渝万下行联络线曲线特征表

img

(四)线间距

区间正线按线间距不变的并行双线设计,曲线地段一般以左线为基准,右线设计为左线同心圆;区间及站内正线线间距为4.6 m。

重庆北至长寿北段,线路沿渝利线北侧平行行进,线间距为17~80 m;线路经过长寿北之后,线间距慢慢加大,并逐渐分离。

正线与联络线、动车组走行线并行地段的线间距,应根据相邻一侧正线的行车速度及其技术要求和相邻线的路基高程关系,考虑站后设备、路基排水设备、声屏障、桥涵等建筑物以及保障作业人员安全的作业通道等有关技术条件综合研究确定,最小不应小于5.0 m。

(五)缓和曲线、圆曲线及夹直线

缓和曲线长度根据曲线半径和地形条件确定,宜选用一般长度,限速地段根据速度计算确定。

两相邻曲线间的夹直线最小长度和两缓和曲线间的圆曲线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80 m,困难地段不小于210 m,位于大型车站两端减、加速度地段,根据相应的设计速度按L≥0.8V计算,困难条件下L≥0.6V,式中L为夹直线和圆曲线的长度,V为设计速度。

(六)其他设计说明

(1)连续梁、钢梁及较大跨度的桥梁宜设置在直线上,困难条件下,经技术经济比选,也可设在曲线上,但宜采用交大的曲线半径。

(2)正线上道岔前后(基本轨接缝及撤叉跟端)至两端缓和曲线间直线段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10 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40 m。位于大型车展两端减、加速及限速地段,可根据相应的设计速度按公式L≥0.8V计算,困难条件下L≥0.6V,式中L为夹直线段的长度,V为设计速度。

(3)隧道一般设置在直线上。如因地形、地质等条件限制设在曲线上,曲线尽量设在洞口附近,并采用较大的曲线半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