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下防排水

二、地下防排水

对路基地段地下水,根据其性质和特征主要设置明沟、暗沟、盲沟、边坡支撑渗沟、深(浅)层排水斜孔等排水设施,特别对顺层路堑、地下水发育路堑和膨胀岩(土)路堑加强引排水措施。

(一)盲 沟

低路堤、浅路堑地段以及位于富水地层或水田、地形凹槽、地下水发育的路基地段,于排水沟或侧沟底部设置纵向盲沟排水,并于基床底层换填底部设置复合防排水板或PⅤC毛细式排水板,以加强地下水排放,排除地下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纵向盲沟每隔30 m左右或平面转角处设置一个集水检查井,检查井采用钢筋混凝土浇筑。

所有盲沟内水均排入排水沟、涵洞或自然沟渠中,困难时可增设横向盲沟。盲沟的纵坡不宜小于5‰,条件困难时亦不应小于2‰。

(二)边坡支撑渗沟

存在含水层的路堑边坡以及地下水发育的路堑边坡,设置支撑渗沟。支撑渗沟间距一般为8~15 m,位于截水骨架护坡地段时,渗沟由护坡主骨架改设。渗沟宽1.5~2.0 m,排水层最小厚度1.0 m。渗沟顶部覆以混凝土并设排水槽,底部采用现浇混凝土铺底。

(三)深(浅)层仰斜排水孔

当路堑边坡地下水发育较深,或构造破碎带、储水层等集中发育地下水时,通过设置深(浅)层排水斜孔引出、排除地下水,增强堑边坡、不良地质体的稳定性。排水斜孔孔径一般采用90 mm,钻孔仰角一般为10°~15°,困难时不小于5°,内置Φ75mmPⅤC花管;孔位布置、长度根据含水层水文地质情况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