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结 构

二、结 构

(1)重庆北站站房平面呈T形,南北长358.6 m,东西宽219.4 m,总建筑面积约为8万平方米。由北站房和高架候车厅组成。北站房主体工程东西长约219.4 m,南北宽约40.0 m,主要屋面高度约为28.0 m和33.5 m,屋面3%结构找坡。建筑立面在端部和中部有局部突起部分,高度31.8 m和40.2 m。整个建筑呈现中部高,两侧低的立面形式。地上基本结构为三层,两端和中部有局部夹层。中部有南北贯通的地下通道通过,地下通道宽为49.50 m。地下通道下方有地铁10号线通道。候车通廊南北长约318.6 m,东西宽约96.1高度约39.0 m,屋面3%结构找坡。地上基本结构为二层,局部三层。部分区域有设备小夹层。地下局部一层,宽为49.5 m南北贯通的地下通道。本工程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钢结构和混凝土屋面,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结构楼层梁采用钢筋混凝土井字梁体系,20 m以上大跨度结构中采用了预应力混凝土技术。重庆北站属重要的大型公共建筑,为确保其在地震作用下的安全,除按照《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相关规定对结构采用“两阶段三水准”的设计方法进行抗震设计并采取相应措施外,还增加了设防烈度地震(中震)下的承载力复核,并根据结构各构成部分的重要性程度制定了相应的抗震性能化设防目标。

(2)长寿北站站台雨棚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均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长寿北站接长天桥采用钢桁架结构,楼、屋面板采用钢与混凝土叠合板形式,基础采用钻孔灌注桩。

(3)长寿湖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和桩基础。长寿湖站台雨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与独立基础联合设置形式。

(4)垫江站站房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两侧四电用房部分采用钢筋混凝土楼屋面板、中部候车大厅采用钢网架屋面、桩基础。由于结构超长,垫江站房通过设置抗震缝将主体结构分为三个独立的单元且通过设置后浇带减小温度应力对整体结构的影响。垫江站台雨棚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基础采用桩与独立基础联合设置形式。

(5)万州北站站房结构形式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为空间网架结构,站房形式为线上式。主体结构及地下结构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盖采用螺栓球网架结构。一、二、三站台雨棚长度均为277 m。一站台雨棚覆盖宽度12 m,结构形式为双柱双悬挑,每侧挑出长度3 m,每隔45 m采用两边悬挑方式设置结构伸缩缝,控制每个单体结构最大长度不超过45 m;二、三站台雨棚覆盖宽度10 m,结构形式为单柱双悬挑,每侧挑出长度5.25 m,每隔45 m采用双柱设置结构伸缩缝,控制每个单体结构最大长度不超过45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