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无砟道岔施工
(一)CRTSⅠ型板式无砟道床
双块式轨枕的存放、运输。双块式轨枕的存放,要采取防倾倒措施。双块式轨枕通过平板运输车或汽车运输,装车层数根据设备能力确定。
双块式轨枕的铺设,宜采用专用机械铺设,如散枕装置、纵向模板安装机等,或采用人工铺设法。铺设前,底座混凝土面不得有杂物和积水,并预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
在已完工并清理干净的混凝土底座或混凝土支承层上标定轨道板、模板、横向模板固定钢条位置,布置钢筋并安装横向模板固定钢条,用散枕装置将CRTSⅠ型双块式轨枕散布其上,控制散布轨枕的累计纵向误差,达到同组轨枕间距误差不大于5 mm,中线偏差不大于10 mm,两组轨枕间距偏差不大于±20 mm,轨枕线型平顺,与轨道中线基本垂直。然后用公铁两用随车起重运输车将工具轨和纵向、横向模板运至现场,工具轨摆放至轨枕上进行铺设,轨缝间距控制在不大于30 cm,接头安装固定夹板。将螺杆调节器安装于工具轨,用粗调机和螺杆调节器对轨道粗调定位,绑扎钢筋网,用纵横向模板安装机安装纵横向钢模板,使用轨道精测设备对轨道检测并用精调螺杆对轨道进行精调,用混凝土浇筑机浇筑道床混凝土,然后用混凝土养生帐篷对已浇筑道床混凝土进行养生,用纵横向模板拆洗机拆除并清洗模板,用带随车吊的平板运输车拆除螺杆调节器并运至前方,拆除工具轨并用公铁两用随车起重运输车运至前方,进行下一个循环的施工。
(二)施工工艺流程
无砟道岔施工工艺流程如下:
施工准备→道岔吊装、移位及支撑组装→初调作业→道床板钢筋绑扎、立模→道岔测量与调整→道岔检查与评估→精调、道床板混凝土施工→道岔焊接、锁定→竣工测量、修正→道岔整理验收。
(三)施工准备
1.内业技术准备
施工前,根据高速道岔铺设施工特点,组织技术人员认真学习高速道岔铺设技术与质量管理制度;掌握高速道岔设计和技术标准情况,完善高速道岔铺设技术和质量的管理标准。依据工管中心组织编制的《客运专线铁路道岔铺设手册》,结合项目特点形成高速道岔铺设作业指导书、作业要点卡片等技术文件,制定施工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人员下发技术交底,开展对高速道岔施工各工序操作人员的岗前培训,测量、道岔组装高精调、焊接、发卸、运输等特殊工种人员需持证上岗。
2.外业技术准备
(1)场地验收和CPⅢ网复测。
高速道岔铺设前,在监理部门以及咨询评估单位的组织下,对线下工程的沉降变形观测和CPⅢ测量网的测设进行复测,就接口工程施工顺序、施工便道、施工场地、道岔运输与吊卸、道岔工电联调、跨区间无缝线路施工等事宜与有关单位做好沟通、协调,划分施工界面明确各自工作内容和配合事宜。
(2)道岔存放作业。
选定道岔存放场地,存放场地要硬化、平整坚实、排水畅通,以防止堆放的道岔钢轨部件发生倾斜,地面与钢轨间铺垫方木防止雨水浸泡钢轨,支垫顶面高差不超过10 mm。存放场地尽量靠近铺设现场,并设有专人看守。
道岔部件进场前必须进行质量复检,清点复检后道岔零部件数量,确保合格产品进场数量与要求数量一致,丢失或复检不合格的零部件型号、数量经收货单位和交货单位共同签字确认,并由交货单位提供补充措施。合格道岔进场后零部件要按组分类放置,可动心轨等组件最多码放2层,其余组件不得超过3层,转撤机、包装箱单层码放。对存放的道岔各部件进行遮盖,防止雨淋、锈蚀。
岔枕按组码放,岔枕垛间保证4 m距离,岔枕最多码放5层,各层间铺垫方木。
(四)道岔吊装作业
道岔散件在存放场地吊装,由于大号码道岔整体重量重,尺寸较长,技术标准要求高,所以吊装时应特别注意下列问题:
(1)根据厂家提供的设计吊点进行吊挂,必须使用尼龙吊索配合吊装扁担来进行吊装,不得随意改变或减少吊挂位置,预先做好垫楞。
(2)先进行道岔组件的试吊,然后要轻吊轻放,确保道岔的几何形位。
(3)吊装时,应使道岔散件处于水平状态,严禁发生道岔扭斜、振动、翻转。
(4)严格按操作规程作业,吊装速度应缓慢、均匀,且有专人指挥。
(5)岔枕要严格按照枕垛上标记的起吊位置起吊。
(6)起吊完毕,及时进行加固。
(五)道岔的运输作业
为了确保道岔散件在运输过程中,不受任何外力的作用,避免道岔散件产生受力变形,在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1)采用公路运输应尽量避免多次倒运。
(2)在曲线上行驶时,应尽量控制速度。在没有特殊情况下,严禁运输车辆紧急刹车。
(3)在运输过程中,随时检查散件的加固装置是否失效,如有失效,应及时处理。
(六)道床板钢筋布设与绝缘处理
按照设计和规范要求布设道床板下层钢筋。道床上层纵向钢筋布设可在底层钢筋铺设后进行。
道床板钢筋按设计进行绝缘处理,道床板内纵向钢筋与横向钢筋、岔枕桁架钢筋交点处及纵向钢筋搭接处均设置绝缘卡。
道床板钢筋网架设完毕,应进有绝缘性能测试,详细记录测试数据。
(七)组装调试平台
道岔原位组装调试平合安装前,先根据道岔线路中心线控制,放样定出组装平合纵梁位置,然后在纵梁上按岔枕间隔做标记,根据道岔的道岔始端、道岔中心、道岔终端的控制点,定出各个无砟岔枕的位置,依次布置道岔的组装调试平台。
组装平台直股一侧的边线应与道岔直股的中心线平行,并应预留岔枕的调整量。
(八)岔枕、扣件及钢轨件
在道岔原位组装平台上按照设计顺序安放岔枕,拉钢弦线控制道岔中线,确保1号岔枕的位置和方向,调整组装平台限位调整机构,使岔枕安装到位。
按照从前至后的顺序对号摆放岔枕,以水准仪测量控制,初调每根岔枕高低,消除明显高低差。以钢尺控制,按设计调整岔枕间隔。钢轨连接严格按照厂内标记的接头顺序和设计预留轨缝值进行。
(九)道岔一次精调
无砟轨道道岔区的精调和固定采用道岔竖向或侧向支撑调整系统实现,该系统包括竖向支撑调整装置和侧向辅助拉杆调整装置,以上装置同道岔区专用测量系统配合使用,完成无砟轨道道岔的精调和固定。支撑体系安装完成后,拆除岔枕安装平台,调整支撑体系使道岔轨排达到初步精调的水平。
(十)转换设备预安装与调试
道岔转辙机安装前,应对电气、机械性能进行测试,满足设备设计性能指标后方可安装。
(十一)道岔二次精调
道床板混凝土浇筑施工前,须对道岔系统进行二次精调。
道岔二次精调,采用轨检小车及其他检测工具检测道岔方向、高低、水平、轨距等几何形位指标,根据轨检小车检测数据确定精调数值。
随轨检小车移动,根据检测反馈数值逐点对道岔水平、方向进行微调定位。
调整后的道岔须由监理单位会同施工单位按照道岔铺设技术条件中的检测验收项点逐项检测道岔,混凝土浇筑前的道岔须完全满足道岔铺设验收的要求。
(十二)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及养护
道岔二次精细调整到位并固定后,进行混凝土浇筑准备。
道床板混凝土边模板采用定型钢模板,相邻模板拼缝保证密贴。模板固定装置应同基础层预埋件牢固联接,防止跑模。混凝土浇筑前和浇筑过程中,须进行模板加固状态检查,确保混凝土浇筑施工顺利进行。道床板混凝土浇筑2~4 h达到初凝后,松开扣件螺栓(辙叉部分除外),拆除竖向支撑螺杆,遗留孔洞以同级砂浆填充密实。
混凝土浇筑完毕及时覆盖保湿棉垫,覆盖养生,保证混凝土表面湿润,且不受阳光直射和风吹。在道床板混凝土养生期间,施工区严格封闭,严禁行人车辆在道岔上通过。道床板混凝土养生结束后,进行后续清理工作。
按设计采用锯缝机在基础层表面锯切伸缩缝,伸缩缝间距、深度及宽度符合设计,填充材料质量、密实度符合要求。拆除道岔钢轨部件、垫板、滑床垫板、扣件上的临时防护膜,清洗遗留水泥砂浆。
(十三)道岔内部焊接
道岔接头按先道岔内部及道岔前后渡线的中间接头,再焊道岔前后渡线与道岔的连接接头,最后施焊尖轨跟端两股钢轨的顺序进行焊接。
(十四)道岔终调及验交前的整修
无砟道岔道床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后,经自检、电务互检合格后,电务应及时安装转辙及锁闭装置。安装转辙机时,工务、电务部门应配合施工,并调试到最佳工作状态。道岔焊接不得影响转辙机拉杆与道岔钢轨的联接。
道岔焊接锁定后,对整组道岔包括前后过渡段进行最终的精细调整。调整后的道岔必须满足设计和列车高速运营要求,同时完全满足《客运专线无砟道岔铺设技术条件》中道岔铺设验收基本项点中的各项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