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工艺原理
2025年10月13日
三、工艺原理
(一)传统防排水工艺原理
传统防排水施工遵循“防、堵、截、排相结合,因地制宜,综合治理”的原则。在初期支护与二衬混凝土之间敷设防水层,通过环向盲管、纵向盲管、横向排水管将积水引排至隧道两侧水沟,当隧道侧水沟内的流水面过高时,经道床排水管将水分流至隧道中心水沟。施工缝防水一般采用背贴式和中埋式橡胶止水带,必要时加设止水条或止水胶。
(二)分段排水工艺原理
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设置环向排水带。在拱墙初期支护的表面环向钻孔并在孔口处设置数根排水盲管(加强环向盲管),当拱墙二次衬砌背后长时间积水并产生压力,且二衬背后的防水层或排水管道不能有效发挥隔水作用时,可通过环向排水带将积压水分段引流至侧水沟,当侧水沟流量过大时,再通过道床排水管将水引排至中心水沟内,最后通过中心水沟排至隧道外。有效避免积压水在拱墙二次衬砌背后串流,从混凝土不密实部位或施工缝处渗出。环向排水带纵向间距、环向盲管设置根数应根据隧道富水量大小确定。
(三)分区减压工艺原理
在中心水沟内沿隧道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减压孔(排压管)并将其伸入到中心水沟内,使隧道中心水沟与隧底基岩面之间形成排水通道。当衬砌混凝土背后的积水汇集在隧底并产生水压时,可将积压水分区排放至隧道中心水沟,从而有效解决仰拱施工缝渗水问题。减压孔设置间距根据隧道富水量大小确定。工艺原理如图4-4-58所示。

图4-4-58 分段排水带、分区减压孔工艺原理示意图
(四)侧沟防渗工艺原理
侧沟防渗即优化隧道两侧水沟底标高。在仰拱填充或填充找平层施工过程中,将隧道内两侧水沟的底面标高降低至仰拱填充层的顶面以下,有效避免在侧水沟的沟底与仰拱填充层顶面之间出现纵向施工缝,以消除侧沟底部渗漏隐患。工艺原理如图4-4-59所示。

图4-4-59 侧沟防渗工艺原理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