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旋挖钻施工
(一)桩位放样
采用极坐标法,用全站仪对桩孔准确定位并沿切线、法线方向护桩,四向各引出桩径外1.0~1.5 m,打出4个引桩用作控制埋设护筒的参照桩,并记录各引桩到桩心的距离尺寸,以便随时检查桩孔相对设计位置的偏移量,桩位允许偏差不大于5 cm。需经常对桩孔及护桩进行复核,发现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以保证桩位准确。
(二)护筒埋设
1.25 m桩基采用内径为1.5 m的钢护筒,护筒高2 m,用8 mm钢板制作。为增加护筒刚度,在护筒中部和上下端外侧各焊一道φ22钢筋作为加劲肋。护筒的埋设采用挤入法。护筒中心与桩孔中心偏差不得大于50 mm,竖向倾斜不大于1%,护筒底应低于施工最低水位,护筒顶标高应高出地下水位1.5~2.0 m,高出地面50 cm。护筒埋置深度:黏性土、粉土不宜小于1 m,砂类土不宜小于2 m,表层土松软时,宜将护筒埋置在较坚硬密实的土层中至少0.5 m;埋设时在护筒四周回填黏土并分层夯实;可用锤击、加压或振动等方法下沉护筒。
(三)钻 孔
(1)由于处于平原与丘陵交叉处,部分桩基次采用旋挖干法成孔进行施工,开钻时(地表下5 m以内)时,轻压慢进,适当延长钻进时间,通过钻头旋挖切削土体,提出孔外,打开钻头底盖倒土至铲车斗内运至指定地点。
(2)旋挖钻机配备电子控制系统显示并调整钻杆的垂直度,同时在钻杆的两个侧面均设有垂直度仪,在钻进过程中有专人观察两个垂直度仪,随时指挥机手调整钻杆垂直度。通过电子控制和人工观察两个方面来保证钻杆的垂直度,从而保证了成孔的垂直度。
(3)钻孔作业应连续进行,因故停钻时,应将钻头提离孔底5 m以上,最好提出孔外以防埋钻,孔口应加护盖。
(4)钻孔过程中当地质发生变化时要及时捞取渣样,检查并记录土层变化情况,并与地质剖面图核对,分析地质吻合情况,以便控制钻进速度和泥浆的指标,密切观察有无异常情况,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钻,分析原因,及时处理。
(5)成孔达到设计深度时,技术人员及时对孔位、孔径、孔深、孔形及竖直度进行检验,孔深控制以测绳测出的周边四点平均值为准,垂直度用验孔器检测为准,并及时报监理工程师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
(四)清 孔
将钻斗留在原处机械旋转数圈,将孔底沉淀物尽量装入旋挖斗内,提钻甩渣,采用掏渣筒进行清孔,严禁采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法代替清孔。清孔合格后报请监理工程师和相关人员检查,验收合格后即下钢筋笼。
成孔后按照规范要求对孔径、孔位、孔形、孔深、孔底沉渣厚度、钻孔垂直度等逐项检查并记入钻孔记录和检查证中。检孔器用钢筋制成,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6倍,确保检孔器重量。钻孔桩成孔质量检验标准。
(五)检 孔
钻孔达到设计深度后,对孔位、孔径、孔深和孔形进行检验。检孔器用钢筋制成,其外径等于设计孔径,长度等于孔径的4~6倍,确保检孔器重量。成孔后采用吊车竖直下放检测成孔质量。
(六)钢筋笼制作及安装
钢筋笼在钢筋制作车间下料,在桩位旁分段制作。钢筋笼制作时先将主筋间距布置好,待固定好架立筋后再绑扎螺旋筋。主筋与架立筋、螺旋筋之间的接触点采用电弧焊固定。在钢筋笼上加设加劲箍,加劲箍间距2.0 m。
钢筋笼的支垫间距为2 m,以防止钢筋笼变形。钢筋笼在搬运及堆放过程中如发生变形,必须进行修整方可使用。
钢筋笼采用吊车吊装,逐段接长放入孔内,先将第一段钢筋笼对准孔位,垂直缓慢放入孔中,避免碰撞孔壁,利用钢筋笼顶端的架立筋暂时固定在桩架上。再将第二段钢筋笼吊起,钢筋笼采用套筒挤压或焊接方法连接接长。钢筋笼下放到设计标高后,在钢筋笼顶设置临时钢撑架,临时钢撑架固定在桩架上,防止混凝土浇注时钢筋笼上浮、下坠及左右偏位。
对于采用声测管的长桩,必须保证声测管接头严密、不漏浆。灌注混凝土前,用木塞将测管管口封闭,以防异物掉入,影响检测。
(七)灌注水下混凝土
混凝土灌注是保证钻孔桩质量最重要、最关键的工序,应认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利用钻孔灌注漏斗采用φ273快速卡口垂直导管提升法灌注桩身水下混凝土。
1.混凝土灌注导管
导管使用前进行拉力和水密试验并组装编号,并用油漆在导管两侧做好刻度标记。试压压力为孔底静水压力的1.5倍。确保导管的良好状态。
导管拼好并试压后,利用汽车吊机吊放,导管位置居于孔中,轴线顺直,稳步沉放,导管底口距孔底0.3~0.4 m。下放导管时小心操作,避免挂碰钢筋笼。导管安装的长度建立复核和检验制度。
导管入孔后值班技术人员做好测量标记并测量孔深。
2.混凝土的拌制生产
混凝土拌制做好以下工作:
通过试验选定混凝土配合比,掺加适量的缓凝剂,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以保证首批灌注混凝土在全桩灌注完毕后初凝为准进行试验确定。
砂、石料、水泥、外加剂储备充足,质量抽检合格。
加强拌制机械保养,使其始终处于良好状态,计量设备准确,生产能力可满足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完成,且留有富余量。准备发电机,确保供电正常。
3.混凝土的灌注
混凝土在搅拌站集中拌和供应,由搅拌车运输到作业地点,用混凝土泵车泵送入仓灌注。灌注首批混凝土前,先配置0.1~0.3 m3水泥砂浆放入滑阀以上的导管和漏斗中,然后再放入混凝土,确认首批混凝土量备足后,即剪断铁丝灌注首批混凝土。
为了保证混凝土灌注顺利进行,施工中做好下列工作:
成孔检测,安装钢筋笼,检查签证等各项工作必须连贯、快速。灌注过程中,注意观察导管内混凝土面下降和孔内水位升降情况,及时测量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导管埋置深度适当,保证埋置深度不大于3 m,且不小于1 m。导管提升缓慢,不挂钢筋笼。
混凝土灌注到达钢筋笼底部时,适当放慢灌注速度,减小混凝土的冲击力,防止钢筋笼上浮。灌注作业连续进行,不得随意中途停顿,保证整桩在混凝土初凝期内灌注完成。实际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标高高出1 m左右,此部分混凝土在基坑开挖后凿除,但凿除时须防止损毁桩身。
(八)桩基检测
施工过程中,对每个工序认真做好施工试验、记录,并在成桩以后配合监理工程师进行桩的检验。
成桩后按设计要求对桩基进行成桩质量检测和评价,具体检测方法及检测数量按客专设计及规范要求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