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既有线控爆施工
(一)新建分水镇隧道及达万线分水隧道工程概况
邻近既有线主要结构物为分水镇隧道。新建渝万铁路分水镇隧道D1K210+912~D1K211+312施工段落上穿既有达万线分水隧道(K110+286-K110+774),垂直距离为48 m,水平交角为37°,立体交叉点里程D1K211+112(K110+530),按照《成都铁路局营业线施工安全管理实施细则》在D1K211+112(K110+530)前后200 m范围内为控制爆破段,包括Ⅲ级围岩(D1K210+912~D1K210+975),岩性为J2x<11-2>W2弱风化泥岩夹砂岩,地下水为基岩裂隙水,相对不发育;Ⅳ级围岩(D1K210+975~D1K211+312),岩性为J2x<11-1>W2砂岩、页岩、泥岩、地下水分布于砂岩层中,以滴水—淋水为主,既有线分水隧道K110+286~K110+774为Ⅳ类围岩。爆破点距离既有达万铁路分水隧道最近48 m。如图4-4-49。
(二)主要技术措施
(1)隧道段施工按照“新奥法”原理,遵循“早预报、管超前、短开挖、少扰动、严治水、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紧衬砌”的原则。严格按先挖中导坑再打眼的开挖方法进行开挖,及时进行仰拱施工和二次衬砌。安排专人进行超前地质预报和监控量测,动态了解隧道围岩支护安全状况和围岩地质变化情况,及时反馈信息,以指导施工,确保施工安全顺利进行。
(2)为了减小或消除爆破振动对既有线隧道二衬、电务、工务、设备和信号的影响,钻爆设计采用微震控制爆破,爆破振速按照设计图小于5 cm/s设计。
(3)对既有线分水隧道(K110+286~K110+774)二衬进行观察,二衬是否有裂纹,是否有渗水现象。
(4)加强施工过程中对新建分水镇隧道的监控量测,每5 m一个沉降观测断面。
(5)每次爆破作业前必须请点,并在请点时间内完成爆破。
(6)通过试爆检测爆破振动速率,修正爆破参数。

图4-4-29 分水镇隧道与既有线分水隧道平面布置图
(三)施工方案及防护措施
1.隧道洞身开挖方法
隧道严格按新奥法原理组织施工,分水镇隧道按设计Ⅲ、Ⅳ级围岩微震控制爆破设计进行洞身开挖,爆破振速按照5 cm/s设计;为了保证运营中的既有达万铁路分水隧道安全,采用浅眼、密眼、少药,分段越多,爆破振动越小爆破法方案。上断面先掏槽,控制段位数,控制单段位最大装药量控制爆破振动速率;下断面同样采用控制单段位最大药量开挖。
在施工过程中严格监控量测,每5 m一个监控量测断面,根据监控量测数据反馈分析,及时调整爆破参数。
2.钻爆设计原则与原理
(1)钻爆设计原则
本段岩体爆破开挖的特点为:营业线为电气化铁路,铁路轨道、接触网、信号、光缆等铁路设备距离开挖区附近。为保证上述设备的安全,根据工程特点,以及《铁路营业线施工及安全管理办法》(铁办〔2012〕280号),拟定爆破设计的原则如下:
① 严格控制装药量,炸药单耗控制在0.5~0.7 kg/m3。
② 为确保施工安全,减少爆破振动和冲击波,采用台阶法施工。上台阶断面开挖高度为6.0 m,下台阶开挖高度约4.5 m,台阶长度控制在5~10 m。
(2)控制爆破工艺原理
营业线控制爆破施工是通过先掏槽,创造爆破开挖的临空面,降低冲击波,通过合理的调整爆破参数、调整周边眼间距、多打眼,少装药等施工方案和爆破防护相结合,控制爆破振动和冲击波对营业线路的影响,最主要控制单段位装药量。
3.钻爆设计及要求
(1)爆破技术要求
① 根据围岩特点,合理选定周边眼的间距E、最小抵抗线W和炮眼深度L,辅助炮眼交错均匀布置在内圈眼与周边眼之间,周边炮眼、内圈眼与辅助炮眼眼底在同一垂直面上,掏槽眼采用斜眼掏槽,内叉角度35°~45°,底部间距20 cm,每个掏槽眼加深20 cm,内掏槽眼间距3.5 m,外掏槽眼间距4.7 m。
② 严格控制周边眼的装药量,尽可能将药量沿眼长均匀分布,同步起爆。
③ 周边眼使用小直径药卷、低猛度和低爆速的乳化炸药。为了满足瓦斯隧道安全施工要求,有瓦斯突出地段安全等级不低于三级的煤矿许用的乳化炸药,必须采用煤矿许用电雷管连续反向装药。严禁使用秒及毫秒级电雷管,使用煤矿许用毫秒延期电雷管时,最后一段延期时间不得大于130 ms。
④ 爆破参数计算公式:
Q=qV
式中 Q──一个爆破循环的总用药量(kg);
q──爆破每立方米岩石所需炸药的消耗量,主要取决于围岩级别、临空面数目、断面大小,本隧道施工中Ⅲ级围岩开挖q=0.7 kg/m3,Ⅳ级围岩开挖q=0.6 kg/m3;
V──一个循环进尺所爆落的岩石体积,V=S×L;
L──设计进尺=炮眼深度×炮眼利用率(取0.9);
S──开挖断面面积(m2)。
⑤ 采用毫秒差有序起爆,使光面爆破振动峰值相互抵消。
⑥ 爆破网络采用串联,接头拧紧,明线部分包裹绝缘层;常规采用串并联结合复式网络。
(2)围岩台阶法爆破设计
① 掏槽眼采用斜眼楔形掏槽,眼深2.5~3 m,倾斜角度40°~50°,眼底间距b取20 cm,眼口水平距离B内外掏槽分别取3.5 m和4.7 m,相邻两排眼间距60 cm。
② 周边眼间距E:一般情况下E=(12~15)d,其中炮眼直径D=40 mm,周边眼间距30~40 cm;同时根据最小抵抗线W(光面层厚度)取值在(13~22)d范围内,且遵循W≥E的原则,周边眼相对距离E/W=0.5~0.8,一般W取值45~60 cm,本设计取W=60 cm,取E=50 cm,施工中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③ 装药结构:掘进孔采用连续装药结构,药卷直径32 mm,采用煤矿许用炸药;周边眼单孔装药结构为:眼底1根药卷,其余2根分成4段均匀布置,采用导爆索串连,炸药均为φ20 mm-150g 2#岩石乳化炸药药卷。
④ 洞身开挖顺序:上台阶开挖→下台阶开挖→仰拱开挖。
⑤ 每排炮开挖长度为2.0 m,装药数量表及炮眼布置如图4-4-30。

图4-4-30 Ⅳ级围岩台阶法开挖炮孔布置图
表4-4-14 围岩上台阶开挖装药数量表

表4-4-15 围岩下台阶开挖装药数量表

表4-4-16 围岩仰拱开挖装药数量表

4.控制爆破开挖隧道爆破施工工艺
(1)施工工序:测量放样布点→钻眼→清孔→装药→连接起爆网络→引爆→出砟→找顶→下一开挖循环。
(2)放样布点:在每茬炮钻眼前均应根据设计断面准确放出隧道中心线及轮廓线,均匀标出炮眼位置。
(3)钻眼:采用人工手持风钻钻眼,眼孔直径40 mm。钻眼时控制钻进方向及深度,避免过大偏差,周边眼外插角35°~40°。根据掌子面的凹凸程度调整钻进深度,尽量保证眼底在统一垂直面内。
(4)清孔:装药前,必须用由钢筋弯制的炮钩和小直径高压风管输入高压风将炮眼石屑括出和吹净。
(5)装药:装药前进行分工,做好各司其职,分片分组、自上而下进行,雷管要对号入座,避免混淆。所有炮眼均以炮泥堵塞,堵塞长度不小于30 cm。
(6)连接起爆网络:采用“一把抓”形式的集中连接方法。把若干根导爆管捆绑在一个电雷管上,利用导爆管和非电毫秒雷管分流传爆的特性实现孔外延期。
(7)引爆:采用电雷管引爆。起爆前所有人员、机械等必须全部撤离至作业面安全距离200 m以外隐蔽处,进行避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