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型机养

五、大型机养

(一)总体施工方法

根据计划安排养护机械在各线依次施工,每线计划一天。正式施工前先进行测量控制系统的建网工作,然后在大机养开始前将所需机养线路平面及高程实测偏差结果每隔3 m标注于轨枕顶面,最后大型机械根据所标注数据进行线路的养护。

(二)施工准备

1.测量准备

由于本工程中主桥属于大跨度长连续结构,受环境温度影响梁体变形量大,线路测量控制网建立后7 d内有效,所以线路测量控制网需在施工前2 d完成,并在正式机养前将线路平面及高程偏差数据测量完毕并标注于轨枕上。

2.大机稳捣前准备工作

大型养路机械作业前,应完成上砟整道作业,线路应达到安全行车要求。轨缝、轨枕间隔、钢轨及扣配件和线路的方向、水平及道床等基本符合《验标》要求,具体要求如下:

(1)道 床

① 规范人工和小型机捣起、拨道程序。线路整道应分步按小型机捣或人工捣固密实,确保枕下道作密实。

② 机养前结合实测起道量进行上砟,确保轨枕盒内道均匀饱满。一般地段的道砟面应略高于轨枕面40 mm左右,并保证枕下道厚度必须达到150 mm以上。

(2)轨 道

① 轨道基本平顺,最大起道预留量控制在150 mm以内。

② 轨道方向基本拨正,最大拨道预留量不得超过50 mm。

③ 轨道纵向水平和横向水平基本平整,不得有明显的三角坑和严重的扭曲现象。

(3)其他要求

① 损坏的轨枕先行更换,轨缝达标,扣配件、接头配件齐全,紧固。

② 道口要先行拆除,不影响机养作业。

③ 钢轨接头处的连接导线等电路设备要在机养达标后安装。

④ 线路上不能机养作业的部位(道岔岔区以及位于电缆敷设处)要用“×”在道心前进方向的右侧标注清楚。

⑤ 影响标注的枕面道要清除干净,标注数据和记号要清晰可见。

⑥ 道床中的大石块必须移至线路外。

⑦ 于大机作业两日前要结合实测起道量完成作业地段的上砟工作,并确保枕盒内道饱满,枕木内、外侧面高度高出枕木平面40 mm左右。

⑧ 于大机作业一日前将测算好的起、拨道作业技术资料(坡度表、曲线表、桥梁表、隧道表、道口表、线间距表、线路及站场平面图、纵断面图、中线拨道量和高程起道量一式两份)移交机养单位,用两种颜色的油漆将起、拨道数据标注于道心前进方向的右侧(如遇雨水冲刷等自然灾害,作业当日要补标),每遍作业前标注数据时要用区别于上遍颜色的油漆标注;并和机养单位的技术人员共同复查线路后进行交接。交接中发现的问题要立即整改,以免影响机养作业。

⑨ 要确保备砟充足,轨枕下道厚度必须达到150 mm以上。

⑩ 派1~2名熟悉测量情况的技术人员随机配合机养作业,以便随时核对和补标技术数据;并派造人工在捣固车前配合作业,清除轨腰、轨顶余砟。

img机养作业后,要立即测量下遍作业数据并及时回填道砟。

(三)施工前大型机械设备准备工作

1.设备调试标定

捣固车的起道、抄平系统,拨道系统必须精确标定,各项误差要在可控范围内。

2.大机运用

(1)捣固车

① 捣固车作业按“1X”自动模式作业,每次捣固夹持时间为0.6 s。基本起道量按10 mm(实际起道量)设置,实际起道量超过20 mm时,按分层起道处理。

② 捣固车必须按照桩点标准的起拨道量精确法作业。当没有起拨道桩点时,捣固车根据车上的自动抄平系统进行近似法作业。直线地段必须进行激光作业。

③ 捣固作业时,在无障碍区段必须同步进行砟肩夯拍作业,夯拍器激振器必须打开。

④ 全过程使用捣固车的记录仪,监视作业质量,作业记录数据作为静态验收的技术资料。

⑤ 及时更换磨耗量超过20%的镐掌。直、弯全镉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40 mm(底)×70 mm(高),直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20 mm(底)×70 mm(高),弯半镐镐掌的标准尺寸为100 mm(底)×70 mm(高)。

⑥ 捣固车捣镐下插深度,镐掌上沿须达到枕木底以下15 mm;捣固装置夹持压力和夹持幅度必须达到规定要求;1号位操作人员须精确对准下镐位置,保证捣镐下插夹持时不打、夹枕木。检验的标准为:下插后与枕木面平齐的位置必须在锦掌上沿248 mm(轨枕端部的实际高度加15 mm)以上;夹持幅度的标准为夹持油缸的伸出量必须达到50 mm以上;作业后的枕木面没有插痕。

⑦ 为保证捣固作业质量,步进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18次,连续式捣固车捣固频率每分钟不得超过22次。

(2)稳定车

根据施工地段的起道量不同,须合理安排稳定车的位置。要把稳定车安排在大起道量的捣固车后面。

捣固车作业后稳定车同步稳定线路,采用慢速重稳,垂直预加载10.0 MPa,预置下沉量10~20 mm,振动频率28~35 Hz,作业速度第一遍为0.6 km/h,第二、三遍为0.8 km/h,第四遍及以后为1 km/h。稳定车桥上作业须要求:一是桥上道昨深度不小于150 mm;二是要求振动频率不小于30 Hz;三是要求不得在桥范围内起停振,桥上不得停机。

3.作业模式

采用跟进式捣固作业模式,第一台车预留10 mm左右的起道量给第二台捣固车,以保证第二台车拨道系统和起道性能达到最好、最稳定。

4.工位控制

按测点资料进行对点起道和拨道,起拨道桩点均设3 m一点。2号位在大机作业中是整车的关键,要加强二号位的操作,特别是坡度、变坡点、竖曲线资料需输入到ALC(若高程数据设计了竖曲线高度则直接输入高程数据),之后就是拨移数据输入到ALC进行精确拨道。由于线路长,数据资料多,要每50 m和下面的3、4号位联系,进行数据复核、误差刷新,以保证拨道和起道的正确性和精确性。

5.桥梁有砟道床进行动力稳定作业遵守规定

(1)在桥上严禁起振,不得停振,作业频率应避开桥梁自振频率,稳定荷载适当减小。调整稳定作业参数在距桥台耳墙外10~30 m范围内上路基上进行。

(2)稳定车在桥上的作业速度不低于1.1 km/h。

(3)每天施工结束前捣固车和稳定车均施行顺坡作业,顺坡地段不得位于曲线内。顺坡坡度不得大于4‰,顺坡地段慢行。

(4)动力稳定车低速重稳作业,第一、二遍线路稳定速度为0.6 km/h,桥梁上稳定速度为1.1 km/h;第三、四遍线路稳定速度为0.8 km/h,桥梁上稳定速度为1.1 km/h。

(四)有砟线路大机精调步骤

(1)线路第一遍大机作业,按照分层起道原则进行大机作业。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80 mm,中线控制在10 mm以内。

(2)线路第二遍大机作业前,安排稳定车全程进行稳定。

(3)线路第三遍大机作业,严格采用测量组提供的CPⅢ网和3 m点偏差资料进行绝对值精确法作业。线路大机作业模式全部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线路大机第三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40 mm,中线控制在5 mm以内。

(4)线路第四遍大机作业时,线路大机作业模式采用双机跟进式捣固+稳定。线路大机第四遍作业完成后标高预留10 mm,中线控制在5 mm以内。

(5)根据轨检小车资料有计划性对薄弱区段进行大机作业。

(五)人工配合大机施工

(1)提前30 min到达施工现场,人员工机具进入大机作业起始地点,在安全防护范围以内待命。

(2)接到封锁命令后,立即安排人员进行职责分工范围内大机作业各项配合作业。

(3)大机开始作业后,安排人员及时进行道床补充及平整工作,巩固大机作业质量,作业后外观同步达标。

(4)同工务段把关人员进行大机作业验收,对不达标项进行返工,直至达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