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工艺流程见图4-2-14。

图4-2-14 场拌改良土路堤施工工艺流程图
(一)施工准备
机械选型及布置:为了保证拌和质量,满足水泥改良土的细度要求,采用液压碎土设备先进行破碎,然后用自动计量拌和站拌和。先破碎后拌和的机械布置如图4-2-15所示。
(二)改良土的室内试验
室内试验主要步骤为:试样准备→制试件→养护→性能试验→计算、分析。
试验项目包括:击实试验、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自由膨胀率试验、生石灰土中氧化钙与氧化镁含量试验、含水量试验、液塑限试验等。
压实工艺参数确定:施工前选择有代表性的试验区,结合工程实际情况进行工艺试验。根据试验区获得的试验参数,选择最佳机械组合,确定松铺厚度及碾压遍数等,再确定最佳施工方案,指导施工。
(三)破 碎
正式破碎前与下级稳定土拌和站进行联动联调,使两级设备的生产能力协调一致。原料土的粒径小于碎土设备的破碎能力,剔除或改小超过此限的土团。后台上料选用装载机上料。
破碎出料运输皮带的落料口对准下级稳定土拌和站的配料仓漏斗,破碎土可快速通过漏斗进入搅拌筒。
添加改良剂,一个拌和站配备100 t水泥粉体罐,粉体通过螺旋输送器添加到配料仓。

图4-2-15 改良土二级厂拌法机械
(四)测量放样
在施工现场附近引临时水准点,报监理审批,严格控制标高;在路基上采用方格网控制填料量,方格网纵向桩距不宜大于10 m,横向应分别在路基两侧及路基中心设方格网桩。在两侧路肩边缘外设指示桩,方格网内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以控制每层摊铺厚度。
(五)拌 和
采用稳定土拌和设备在拌和场进行改良土混合料拌和,同时配备碎土设备消除土壤的土块。标定计量设备,调整好出料口单位时间出料量,使进入拌和设备内的各种料符合配比要求。在拌和设备内拌制改良土混合料时,需拌和均匀,混合料中不应含有大于15 mm的土块和未消解石灰颗粒;并应使混合料的组成和含水率达到规定的要求。
改良土的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不大时,在厂拌设备拌和时将水成雾状均匀地喷入改良土中拌和均匀;若天然含水量距最佳含水量差距较大时考虑在取土场分块灌水焖土。如土料的天然含水量过大,事先进行适度的晾晒或加入适量的磨细生石灰来降低含水量。
(六)混合料运输
采用15 t以上大型自卸车运输,成品仓前至少安排有3台车在等待装料,防止成品仓储料过多,时间过长造成“粘”“堵”“拱”“卡”现象。
在气候干燥、水分蒸发过快的天气条件下运输时,车斗加苫布覆盖,以保证混合料的含水量维持在允许的误差范围内。运料车不在新铺且未碾压成型的层面上行驶。
(七)摊 铺
根据松铺厚度计算每车混合料的摊铺面积,确定堆放密度。在填筑场地按照每车土方的数量及摊铺厚度,用白灰点控制自卸车倒土密度,同时埋桩挂线,标示松铺厚度;混合料摊铺完后,先用平地机初平和整形,再用压路机快速碾压l~2遍。对于出现的坑洼应进行平整。混合料应先初平,后精平。层填筑压实厚度根据压实机具和试验段确定的方法进行,一般宜控制在20~28 cm。混合料应全断面均匀摊铺,不得出现纵向接缝,不宜中断。当因故中断超过2 h,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横向接缝应采用搭接施工。
整型应按规定的坡度和路拱进行,并特别注意接缝处的整平。在整型过程中,严禁车辆通行。初步整型后,检查混合料的松铺厚度,必要时应进行补料或减料。
(八)碾 压
当混合料接近最佳含水率时,用重型压路机在路基全宽内碾压至要求的压实密度,碾压完成后表面应无明显的碾压轮痕迹。碾压时,各区段交接处应相互重叠压实,纵向搭接长度不小于2.0 m,纵向行与行之间的轮迹重叠不小于40 cm,上下两层填筑接头应错开不小于3.0 m。两作业区段之间的衔接处纵向搭接拌和长度不小于2.0 m。
碾压过程中,表面应始终保持湿润,严禁有“弹簧”、松散、起皮等现象产生。碾压结束之前,应用平地机终平一次,使其纵向顺适,符合设计要求。
(九)养 生
改良土碾压完成后,使改良土表面保湿养生不少于7 d。养生期间勿使改良土过湿,更不能忽干忽湿,应控制好交通,除洒水车外应封闭交通。当改良土分层施工时,下层检验如压实度、平整度等指标合格后,上层填土能连续施工时可不进行专门的养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