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承台施工

五、承台施工

根据桥位特点和承台埋置深度,承台施工可分为钢板桩围堰、双壁钢围堰等施工方案。此外,位于河边及浅水的基础施工采用填土草袋(尼龙编织袋)围堰,其他承台均采用常规陆地放坡开挖法施工。在区域地下水位较高时,承台开挖采取挖集水井抽水降水的方案施工。

其中,在御临河双线特大桥的承台施工中,4#、5#、6#基础采用双壁钢围堰,7#、8#基础采用钢围堰,水中桥墩及基础采用施工栈桥。

(一)承台基坑开挖

桩身混凝土达到一定的强度后进行基坑开挖。在基坑开挖线以外5 m处设置纵横向截水沟将地表水排入天然水沟。基坑排水采取在基坑四周设排水沟及集水坑,并由专人负责排除基坑积水,严禁积水浸泡基坑。

采用挖掘机放坡开挖,坑底预留30 cm人工清底。本桥承台基坑开挖深度为3~5 m,基坑壁为松软土、粉质黏土、砂岩,开挖时应根据地质情况,选择合适坡比,防止边坡坍塌。

基坑开挖完毕后及时对基底进行处理,并及时开始进行承台施工,避免基坑长期暴露、扰动或浸泡。一般基坑开挖超深0.1~0.2 m,挖至基坑底标高后,应及时人工将基底修理平整。基底及时铺垫一层0.1~0.15 m厚碎石垫层,碎石垫层表面则浇筑一层与承台混凝土同等级的砂浆面层作为承台施工的底模,垫层表面要求基本平整,顶面高程允许偏差为±50 mm,并放2%坡度便于集水。承台基坑的允许偏差:基底(含砼垫层顶)高程,±20 cm,基础前后、左右边缘距设计中心线±30 mm。

(二)承台钢筋加工及绑扎

承台基坑开挖至设计基底高程经检验合格后,立即浇筑基础垫层混凝土。钢筋绑扎应在垫层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5%后进行。在垫层面上弹出钢筋的外围轮廓线,并用油漆标出每根钢筋的平面位置。承台钢筋集中加工,现场进行绑扎,底层承台钢筋网片与桩身钢筋焊接牢固;搭设钢管架绑扎、定好上层承台钢筋和预埋于承台内的墩身钢筋。并根据墩柱和桥台模板的位置,埋设槽钢预埋件,以便加固墩柱和桥台模板。钢筋的材料、加工、安装必须符合相关施工技术标准的有关规定。

(三)承台混凝土浇筑

承台模板采用组合钢模板,泵车输送砼入模的方法。混凝土浇筑采用分层灌注方式,每层混凝土厚度不超过30 cm,第一层浇筑完毕后,再回头浇筑第二层,此时第一层混凝土应保证还未初凝。如此连续进行,直到浇筑完毕。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不应超过2 m,当灌注高度超过3 m时,使用串筒、斜槽或溜管下料,串筒最下两节保持与混凝土灌注面垂直。

大坍落度的泵送混凝土振捣时间适当减少,一般为10~20 s,以表面翻浆不再沉落为度,振动棒移动间距可适当加大,但不宜超过振捣棒作用半径的2倍。振捣工具与人员适当增加,以与泵送混凝土的来料量相适应,保证不漏振。

(四)混凝土接缝处理

灌注混凝土应连续进行。若受客观条件的限制必须间歇时,间歇时间应尽量缩短,并应在前层混凝土初凝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注完毕。不同混凝土的允许间歇时间应根据环境温度、水泥性能、水胶比和外加剂类型等条件通过试验确定。当上下两层混凝土浇注时间超过允许间歇时间时,必须按规定设置施工缝。

施工缝的平面应与结构的轴线垂直,施工缝处应埋入钢筋或型钢,并使其体积露出前层混凝土外一般左右。重新进行上层混凝土浇注前,应先将下层混凝土表面凿毛,清除浮渣,并用水冲洗干净,待混凝土满足荷载要求后再灌注上层混凝土。

(五)混凝土表面处理

(1)处理程序初凝前一次抹压→临时覆盖→终凝前1~2 h掀膜二次抹压→覆盖。

(2)混凝土表面浮浆较厚时应清除表面浮浆或添加同水胶比的石子浆,均匀撒布在混凝土表面并用抹子拍平,再进行两次抹面收浆。

(3)四级以上风天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挡风措施。

(4)当施工面积或烈日下施工应有遮阳挡风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