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口位置及洞门类型
2025年10月13日
一、洞口位置及洞门类型
(1)隧道洞口位置应根据地形、地质等条件,贯彻“早进晚出,不破坏或少破坏自然地貌和地表植被”的原则,同时结合洞内外相关工程及施工条件综合确定。
(2)隧道洞口宜采用无仰坡进洞。在无不良地质现象的情况下,洞口边仰坡的设计高度(从路基面算起)控制在配表3-6-4数值内(原则上不按上限确定洞口位置)。
表3-6-4 不同围岩级别对应的边坡高

(3)隧道洞口均设置洞门结构,控制边仰坡高度,并保证边仰坡稳定、排水通畅可靠。洞口一般设于洞门结构正面与坡面相贯之临界点位置,边仰坡高度不超过16 m。
(4)浅埋、漫坡地段隧道洞口位置或伸入洞内时,洞口位置的选定还应兼顾洞口相关工程施工的相互影响等因素,会同桥涵、路基专业会审确定,必要时可采用横洞、斜井等辅助坑道从洞口旁侧进入正洞施工,对洞口整体稳定性进行检算,并对深基坑开挖工序及监测进行设计。
(5)不能避免的浅埋漫坡、地形严重偏压、危岩落石威胁及上方有道路的洞口,采取接长明洞等措施,保证洞口安全和保护环境。
(6)全线地形变化较大,重庆—长寿、梁平—万州段等地形复杂,存在洞口位于陡坡,或桥隧相连的情况,根据具体条件和专业要求综合研究确定洞口位置和结构型式,并考虑安全防护措施。
(7)洞口结构置于稳定地层,对局部地基软弱、基础悬空情况应采取加固、换填等处理措施,保证基础稳定,控制工后沉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