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预产期,准妈妈应该给骨盆减压
临近预产期,准妈妈应该给骨盆减压
众所周知,准妈妈的骨盆是产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更是胎儿经过阴道顺利娩出的必经之路。临床实际中,准妈妈骨盆的大小和形状会对分娩的顺利与否起到很关键的作用。孕期及产后,如果准妈妈的骨盆及其周围的组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与保护,很有可能会出现腰酸背痛,甚至出现骨盆偏离的情况。鉴于以上原因,准妈妈应该给骨盆减压。那么,准妈妈该如何给骨盆减压呢?
骨盆是由骶骨、尾骨和两块髋骨组成的。骶骨与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联结,形成骶骨关节和髂骨关节,一般不能活动。骨盆由上下两部分组成,即大骨盆和小骨盆。大骨盆能支持怀孕时增大的子宫,但与分娩无关。小骨盆与分娩关系十分密切,所谓的“骨产道”指的就是这一部分。在孕期激素的影响下,韧带会稍稍变得松弛,因而各关节可以略有松动,这是在为分娩做准备。
研究表明,准妈妈骨盆的大小及形状对分娩的难易有非常大的影响,它与产力及胎儿构成了分娩的三要素。正常的骨盆宽而浅,如产力及胎儿无异常,胎儿很容易娩出。但如果骨盆狭窄或出现畸形,那么腹中胎儿就不能顺利地从骨盆娩出。
准妈妈在产前检查中都会检测骨盆,妇产科医生都会根据检测的结果,对准妈妈能够正常分娩认真评估,以便能及时了解准妈妈骨盆的大小,并了解胎儿是否能顺利从骨盆中分娩。如果出现问题,会及时采取措施治疗。
而盆底肌又是骨盆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它封闭了骨盆出口,所以它能对保护胎儿和盆内器官起到一定的作用。准妈妈在怀孕和分娩过程中盆底肌起着支撑作用。当准妈妈临近分娩时,骨盆会变得松弛且出口增大,但盆底肌在出现阵痛后变得柔软,以促使胎儿能顺利地分娩。
孕期中,准妈妈膀胱会下垂,盆底肌被持续增大的子宫压迫,这样有可能导致漏尿,但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漏尿情况会很快得以解决。
然而分娩后,盆底肌却不容易在短时间内恢复,最快也要半个月以后才能恢复到菲孕期的状态。经过一系列的压力和变化后,准妈妈盆底肌的支撑能力比以前变弱了很多,很可能出现肌肉劳损或拉伤的情况。如果此时准妈妈不注意自我保护,很可能留下后遗症,如老年漏尿。
那么骨盆和准妈妈在孕期中出现的腰酸背痛有哪些关联呢?
随着腹中胎儿的不断成长,准妈妈的骨盆也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此时如果准妈妈长时间处于劳累状态或姿势不正确,很可能使骨盆压力增大,从而出现腰酸背痛的情况,因此,孕晚期准妈妈要下意识地保护自身的骨盆,才能为即将到来的分娩做好准备。
由于存在地球引力,腹中的胎儿也会向下坠,准妈妈就要借助与骨盆、盆底肌、腰部及背部的力量支撑着这种下坠。随着准妈妈子宫的不断增大,身体重心出现了前移,骨盆和脊柱的弯曲度也随之加大。准妈妈的肩膀和颈椎等都要向上用力才能克服重力的作用,此外,准妈妈长时间使身体尽量保持正直,也是出现腰酸背痛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