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并发肾炎

妊娠并发肾炎

肾炎分为急性和慢性肾炎两种。急性肾炎成人较少发生,所以妊娠期遇到更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

慢性肾炎对于准妈妈这一特殊人群而言,妊娠并发慢性肾炎有一定危险性,应予以高度重视。这是由于孕期可加重肾脏负担,特别是孕晚期血液量比非孕时约增加35%,而肾小球滤过率增加50%,且准妈妈和胎儿代谢产物的排泄也加重了肾脏的负担。

患有慢性肾炎的女性怀孕后会使肾脏功能受到影响,甚至导致肾功能恶化,这主要是因为怀孕后肾脏血流量、滤过率增加,加重了肾脏的工作负担。而且怀孕后,准妈妈和胎儿的代谢产物排泄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容易发生纤维蛋白沉积和新月体损害肾脏,而且怀孕期间的某些并发症如高血压等也会加重肾脏病变。

肾炎患者准备怀孕时,应进行孕前详细体检及肾功能检查,病情轻者可以怀孕,并在专门的医生和内产科的指导下度过孕期。一旦肾炎患者怀孕后,应注意休息,加强营养,补充足量纤维素,才能降低分娩风险。

开始时不要勉强自己

妊娠并发肾炎的防治措施

1.一般经过治疗,妊娠维持到36周时,可以根据病情考虑终止妊娠。此时胎儿已经成熟,分娩可使胎儿及早脱离不利的环境,同时也避免加重准妈妈肾脏损害

2.并发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或者血压不易控制、肾功能减退时,在胎儿胎龄较小时也应考虑通过药物促使胎儿成熟,以便及时终止妊娠。在怀孕33周以后,婴儿已有存活可能,如果这时出现严重的胎盘功能减退,应及时进行剖宫产,避免胎死宫内

3.因妊娠并发慢性肾炎时胎盘功能低下的机会增高,所以需提前终止妊娠,而且宫颈多不成熟,胎儿对缺氧的耐受能力差,这样的情况下,应考虑剖宫产。新生儿出生后因体质弱,一般需要做特殊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