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妇采用中药进补要慎重

第十章 分娩、坐月子

分娩前的准备工作:分娩前奏曲

精神准备

准妈妈在精神上要给自己多一些鼓励,相信自己一定会孕育出一个健康的宝宝,所以应该以愉悦的心情来迎接宝宝。作为丈夫,要给妻子以充分的关怀和爱护。

物质准备

准妈妈分娩后需要的一些用品,在临产前就要准备好。比如分娩时需要的一些证件,如产妇的证件、医疗证、劳保证挂号证等。还有婴儿的内衣、外套、包布、小毛巾、婴儿香皂、扑粉等皆要准备齐全。准妈妈住院时也要准备齐全,包括脸盆、脚盆、牙膏、牙刷、大小毛巾、内裤、内衣、卫生纸等需要用到的东西。此外,相应的食物也可以适量地准备。

身体准备

准妈妈在分娩前身体健康相当重要,因此更要做好准备工作,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孕期的几点注意事项

分娩前的身体准备

生活安排 尽量不要外出,但是也不能整天卧床休息,最好适量地、轻微地活动身体

睡眠休息 准妈妈分娩时要消耗很大的体力,所以在分娩前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对准妈妈来说相当有利。准妈妈在分娩前应该保持午睡的习惯,这样会有充足的精力和体力进行生产

洗澡 准妈妈必须保持身体的干净,因为在分娩之后不能马上洗澡,所以在住院之前就应当洗澡。洗澡时必须要有家人或者医护人员的陪伴,以免出现意外

家属照顾 在准妈妈临产期间,丈夫或者其他家属要时刻陪伴在产妇身旁,照顾产妇

临产的标志:宝宝即将出世

每个准妈妈都有必要了解和掌握一些产前的征兆。一般来说,准妈妈临产标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不规则的子宫收缩

分娩前准妈妈的子宫收缩表现为腹部有紧绷感,甚至会有疼痛的现象。大约在准妈妈分娩的前2周左右,她们一般会感觉下腹不舒服,在晚上会出现不规则的宫缩,即腹部发硬紧绷的现象,不过时间较短,一般在30秒钟左右。

子宫底下降

对于大多数准妈妈来说,大约在分娩前3周左右,子宫底就开始发生变化——开始下降。因为胎儿的先露部位逐渐下降,所以准妈妈觉得上腹部轻松而下腹部沉重,伴随的现象还有腰酸腿胀、阴道分泌物增多、排便次数增多等。

见 红

准妈妈在临产前的48小时之内,阴道会有少量的血性黏液排出,在民间俗称“见红”。对于准妈妈来说,这是分娩即将来临的一个明显的征兆。由于宫颈口扩张导致内口附近的胎膜与子宫壁分离,毛细血管破裂而出血,它随着宫颈黏液一起排出体外。

破 水

由于胎儿下降,先要露出准妈妈体外的部位将胎膜顶破导致羊水流出。准妈妈会突然感到有水从阴道内流出,水量或多或少,并且没有间断,则说明在24小时之内,胎宝宝即将出世。准妈妈在分娩之前就应该了解这些分娩征兆的特征,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变化,为分娩做好准备工作。

分娩全过程:孕育生命真奇妙

准妈妈分娩的全过程一般分为三个阶段,也称为三个产程。

第一产程

也就是产科上说的宫口扩张期。这段时间准妈妈的子宫会由规律的宫缩到宫口全开,初产妇在这一产程需要16小时左右,而曾经有过分娩经历的产妇则在8小时左右。这一产程准妈妈要注意多休息,多吃一些有营养的食物,定时排便,为胎儿顺利分娩做好准备。在准妈妈宫口张开3厘米大之前,还可以在待产室内活动活动。当宫口开大3厘米之后,此时准妈妈应当在床上侧卧,避免子宫压迫下腔静脉,导致胎盘血液供应不足。

第二产程

也就是胎儿娩出期。它是指准妈妈宫口全开到胎儿娩出,第一次分娩的产妇一般需要2个小时左右。这个阶段准妈妈宫口全开,胎膜也已经破裂,宫缩时间会延长至1分钟左右,其间会有2分钟左右的间歇。在这个时候,准妈妈应当深吸一口气,然而努力向下憋气,加重腹部的压力,帮助胎儿成功地娩出。当胎儿娩出后,准妈妈会突然感觉很轻松。

第三产程

指的是胎儿娩出期,包括胎儿娩出和胎盘排出这整个过程,时间在半个小时左右。当胎儿从产妇的子宫娩出后,产妇的宫缩反应会暂时停止,过段时间,又有新的胎盘排出,产妇只要善于利用腹压即可。胎盘也娩出后,产妇就可以放松休息了。产科专门负责接生的工作人员还要仔细地检查胎盘胎膜是否完整,产道有无裂痕等,若出现异常,便于及时处理。

孕期的几点注意事项

在分娩时,产妇也可以采用以下方法来缓解疼痛

1.慢慢地旋转腰部,试着让胎儿下降,这种姿势可以减轻分娩对产妇背部的压迫,减轻产妇的腰痛

2.产妇可以选择一把较低的椅子,张开双脚同时使劲用力,两腋部位要让两个人帮忙支撑住。此时产妇要放松,如果紧张,不仅胎儿不易降生,还会使得阵痛加强

3.如果产妇采取仰卧的姿势,阵痛的感觉会更加强烈。为了减轻疼痛,产妇可以采取跪着或站立的姿势,并在产科医生的协助下将身体往前倾

4.产妇采取蹲式的分娩方式也可以缓解生产时带来的阵痛。产科医生会采取这种方法协助产妇分娩。这种方法要求产妇将体重都托付在对方身上,并且不能用力,自然张开双脚。这种方式分娩对预防会阴损伤大有好处

5.产妇在阵痛期间如果想要躺下来,可以将膝盖放在枕头上面,这样做有利于预防脚部抽筋。除此之外,产妇在背部也可以放个枕头,这样会让自己更舒服。当睡意来临时,不妨好好休息一下,为分娩储备体力

6.产妇在阵痛的间隔中,可以采取舒适的方法好好地休息一会儿,但是要避免靠坐着的姿势,因为这种姿势会将胎儿的重量都放在了骨盆上,让骨盆扩张受到限制,导致产妇分娩不顺

7.产妇在分娩之前,还可以借助适当的方式来宣泄,借以减轻阵痛,比如唱歌、叫喊等,不必刻意地压抑自己的痛苦

突然分娩注意事项:小心驶得万年船

对于有些产妇来说,会在意想不到的情况下出现一些临产的征兆,在现场没有专门的医护人员或助产人员时,应当按照以下方法来进行处理。

孕期的几点注意事项

急救措施

1.让产妇赶紧仰卧在干净的地方,采取适当的方法来减轻阵痛,比如采取胸式浅呼吸这种方法

2.如果此时胎儿的头部从产妇产道口露出,要用双手轻轻地托住,让其慢慢地从产道口娩出

3.胎儿一出生就会哇哇大哭,如果没有啼哭,则说明嘴里还有羊水,要想办法吸出

4.应及时请医生来剪断脐带,并且做好消毒准备工作

5.当婴儿没有呼吸时,要对其进行人工呼吸

孕期的几点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1.当产妇突然分娩时,在及时的处理上要做到无菌操作。即使母子平安,仍要立即请医生注射破伤风抗毒素,避免新生儿患上破伤风

2.脐带结扎时,要注意首先对剪刀或者其他器具消毒。应当用消毒以后的线在靠近婴儿肚脐的根部先绕圈扎紧再打死结。在两道结扎结之间剪断脐带,同时要用消毒布包扎脐带断头

3.如果胎盘在30分钟左右还没有娩出母亲体外,则要引起注意,必须马上请医生进行救治

分娩伤口的处理:娩后更要注意安全

产妇分娩后会有伤口,依据不同的伤口处理的方法也不同,需要认真对待。

顺产伤口

产妇经过顺产后,子宫颈口和阴道组织或多或少会发生改变或者受到一些损伤,不过,这些伤口一般在产后会自行愈合。如果因为产妇的产程过快,或者由于待产期间产妇不小心导致阴道撕裂造成伤口,则需要借助外力加以缝合,才不至于延缓伤口复原的时间。

因此,为了避免产妇出现较大范围且不容易处理的会阴部位撕裂伤,医院的专门医生通常会以切开会阴的方式协助产妇将胎儿顺利地娩出。由于产妇会阴以及阴道部位的血管丰富,因此大约4周左右切开处的伤口会完全愈合。

剖宫产伤口

对于产妇而言,怀孕、分娩是自然的过程,可是有些产妇因为某些特殊的原因而不能正常地娩出胎儿,这个时候则需要采取剖宫产的方式将胎儿取出。主要是切开腹壁及子宫部位帮助无法顺产的产妇安全地分娩。对于实行剖宫产的产妇来说,手术的伤口范围比较大,手术后,7天左右表皮的伤口可以拆线。不过,产妇大概需要6周左右的时间伤口才会完全恢复。

促进伤口复原的原则

产妇分娩后,无论是会阴切开伤口或者剖腹伤口,需要照顾的原则大致相同。因为部位的不同,在促进伤口复原时,必须采取不同的方法和技巧。

对于伤口复原期的产妇而言,绝不能掉以轻心,如果伤口出现了红、肿、热等症状,并且持续的时间比较长或者伤口出现脓性分泌物时,要赶紧去医院检查;另外,阴道大量出血也属于不正常的现象,要赶紧就医。

剖宫产手术:认真对待,小心呵护

术后出血的处理

有些产妇由于身体方面的原因,不得不做剖宫产手术,但是实行剖宫产手术后,却导致子宫出血,这个时候建议产妇到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确定原因后,采取相应的措施治疗。

对于实施剖宫产的产妇来讲,子宫感染、子宫复原不全、胎盘、胎膜部分残留等原因都是引起剖宫产手术出血的原因。产妇可以在医院里做一次B超检查,来观察子宫是否复原、子宫内是否有残留物等。假如不是这些因素引起子宫出血,那么很可能是感染所致。这个时候建议产妇继续检查,看是否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确定具体的原因后选择有效的抗生素来进行治疗,在医生的指导下灵活地采取治疗方法。

剖宫产术后护理

剖宫产的术后护理方法与其他分娩方式的护理方法大同小异。

当产妇身上麻醉药品的药效消失后,产妇就可以适当活动自己的肢体了,这不仅能促进肠蠕动的及早恢复,还能够防止肠粘连或者形成血栓。产妇为了减轻刀口的疼痛,可以采取半卧位;为了避免加重肠胀气,产妇不能吃牛奶、豆浆等饮食,防止肠道产生大量气体。在进食时,也要适宜,否则对刀口愈合会带来不利。

有些人认为人参等补品能够促进刀口的愈合,其实这是一种误解。人参不仅不能促进刀口愈合,而且会使刀口长时间地渗血,所以一定要认真对待。除此之外,产妇也要避免较长时间地保留导尿管,当导尿管拔掉后,要在有尿意的时候按时排尿,避免引起尿路感染。

什么叫做“坐月子”

在正常的情况下,产妇分娩之后,子宫有所恢复,从胎儿和胎盘娩出到子宫的创面完全愈合大约需要6周的时间。这产后的6周时间称为产褥期,在我们民间俗称“月子”。而我们则把产妇卧床休息,调养身体的这个过程称为“坐月子”。

所以,坐月子的过程也是产妇整个生殖系统恢复的过程。在这段时间里,产妇的身体恢复得好不好,直接会影响到产妇的身体健康。

由于要承担胎儿生长发育和自己身体急需的营养,产妇的身体会出现一系列的变化:心脏的负担增大,输尿管增粗,子宫肌细胞增殖,皮肤、关节、韧带等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当胎儿从产妇身体内娩出后,产妇的身体器官又会继续恢复,回到产前的状态。子宫、阴道创口会缓慢愈合,分娩时被拉松弛的皮肤、韧带也会逐渐恢复正常。这些部位能否复原,关键在于“月子”里的调养保健。调养得当,产妇身体会恢复很快,与孕前没有差别;调养不当,不仅恢复较慢,而且会影响产妇一生的健康。

在坐月子的这段时间,产妇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如乳腺炎、子宫脱垂、附件炎等产妇疾病都有可能在这段时间发生。所以产妇和家人一定要重视坐月子。

“坐月子”的基本注意事项

既然坐月子对于产妇如此重要,产妇和家人在各个方面就要认真对待。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照料产妇的身体。

保证产妇吃好、休息好

因为分娩会给产妇的身心带来无尽的疲惫感,所以分娩后,一定要让产妇好好地休息。待产妇休息好之后,要多喝水,吃些既营养又易于消化的食物。“坐月子”的这段时间以及整个哺乳期,产妇都应该多吃一些高营养、高热量、容易消化的食物,用以保证身体的恢复和母乳的供应。

产妇要尽早下床活动,多做一些运动

如没有异常情况发生,产妇应当尽早下床活动,但要避免受凉。在医护人员的指导和安排下,可以尝试做一些简单的体操,这样有利于恢复产妇的身体健康并保持良好的体形。

婴儿娩出一个星期后,产妇可以适当地做些家务活,比如擦桌子、扫地等。但时间不宜过长,重体力活更不能做,避免子宫出血或者子宫脱落。

产妇要特别注意个人卫生

1.“坐月子”时产妇的会阴部分泌物会比较多,每天都应该用温水清洗外阴部,并且要勤换内裤,保持会阴部清洁和干燥。

2.要经常洗头洗澡,保持皮肤的清洁。产妇最好进行沐浴,避免脏水流入阴道发生感染。

3.要注意口腔卫生。由于进食次数比较多,吃的东西也相应增多,如果不注意刷牙很容易导致口腔疾病。产妇应每天坚持早、晚刷牙各一次,在每次吃完东西后,还应拿温水漱漱口。

产妇应当尽早给宝宝喂食母乳

产妇分娩后,乳房充血肿胀,此时哺乳对于产妇来说大有好处。尽早给宝宝喂食母乳,不仅给以后的母乳喂养开个好头,还有利于产妇的子宫收缩、复原。在哺乳期,产妇应当注意卫生,保证乳头、乳房、双手的清洁,防止乳腺感染等情况发生。

产妇要按时检查身体

胎儿娩出6周之后,产褥期也将结束,这时候产妇应到医院做一次产后检查,了解身体恢复的情况。对于异常情况,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和帮助下得到较好的处理。

走进科学:“坐月子”饮食有禁忌

在产妇分娩时,身体的各项功能受到一定的损耗。所以,在“坐月子”期间,产妇必须通过补充营养来恢复身体。因此产后饮食要特别注意,要清楚哪些该吃,哪些不能吃。

产后饮食的禁忌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产妇不要吃寒凉、辛辣的刺激性食物

产妇娩出宝宝后,身体很虚弱,如果食用寒凉食物会导致腹痛、身痛等多种疾病,而大蒜、辣椒、生姜等这些辛辣性食物不仅会诱发便秘、痔疮等症状,还会通过产妇的乳汁影响宝宝的肠胃功能。

产妇在产后不宜吃高营养的补品

实际上在妊娠期间产妇的身体就已经储备好了各种营养,而产后进食高营养的补品则会让产妇患上肥胖症,进而引发多种疾病。

产妇要多吃蔬菜和水果

和孕期一样,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对产妇的健康是很有帮助的。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不仅可以补充纤维素和维生素C,还可以促进产妇的食欲,帮助消化和排便,减少便秘。

产妇采用中药进补要慎重

如果产妇感到身体不适,可以按医生的指导配合食疗调理。

总之,产妇在“坐月子”期间,在饮食的选择上要慎重,食物要以那些松软、可口、易消化吸收的为主;要做到少量多餐,最好多喝一些汤类;食物搭配上,要做到荤素相宜、干稀搭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