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的内容
大学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锻炼、训练的,它是以增强学生体质、传递体育文化为目的的教育过程。大学体育教育包括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两部分,其中课外体育又包括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等内容。
(一)体育课教学
1.体育课程的性质
体育课教学的核心内容就是体育课程。体育课程是大学生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通过合理的体育教育和科学的体育锻炼过程,达到增强体质、增进健康和提高体育素养为主要目标的公共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体育工作的中心环节。体育课程是促进身心和谐发展、思想品德教育、文化科学教育、生活与体育技能教育于身体活动并有机结合的教育过程,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途径。
2.体育课程的目标
(1)基本目标。基本目标是根据大多数学生的基本要求而确定的,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2)发展目标。发展目标是针对部分学有所长和有余力的学生确定的,也可作为大多数学生的努力目标,分为五个领域目标。运动参与目标:形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能独立制定适用于自身需要的健身运动处方;具有较高的体育文化素养和观赏水平。运动技能目标:积极提高运动技术水平,发展自己的运动才能,在某个运动项目上达到或相当于国家等级运动员水平;能参加有挑战性的野外活动和运动竞赛。身体健康目标:能选择良好的运动环境,全面发展体能,提高自身科学锻炼的能力,练就强健的体魄。心理健康目标:在具有挑战性的运动环境中表现出勇敢顽强的意志品质。社会适应目标: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主动关心、积极参加社区体育事务。
(二)课外体育
1.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体育活动是学校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各门课程的教学以及其他活动,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口作为学校体育组成部分的课外体育活动,理所当然成了学校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样担负着培养身心全面发展的人的任务。课外体育活动是学生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学生在学校除了体育课以外,参加一些课外体育活动,将有利于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特别是有益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同时又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因此,课外体育活动既是一种广义的教育活动,也是学生和学校课余生活的重要内容。
2.课余体育训练
课余体育训练是在学校体育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为提高学校运动技术水平,推动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课余时间里对具有一定体育特长的学生进行的训练过程。课余体育训练是使他们的运动才能得以发展和提高的一个专门化的教育过程,是实现学校体育目标和任务的一项重要措施,也是普及与提高体育运动的一个重要的中间环节。
3.体育竞赛
体育竞赛是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重要形式。通过竞赛,学生的锻炼效果和运动才能可以在比赛中得以充分表现和发挥。为了有效地促使课外体育活动的广泛开展和活动质量的不断提高,在组织体育竞赛时应注意:①竞赛活动制度化、多样化。②竞赛过程规范化。③以竞赛促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