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的特征
大学体育课程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公共课程,是高等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它是对原有的体育课程进行深化改革,突出健康目标的一门课程。相对于其他体育形态而言,体育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其突出的教育性和教学性。任何体育教育都是在教师(或指导者)的主导下进行的有计划的教育教学过程,即体育主体(对象)自身的学习和锻炼过程。体育教育以教学为主要途径,以课堂教学或专门性辅导为主要形式,以身体练习和卫生保健为主要手段。这些特征使体育教育同其他体育形态区别开来。大学体育教学作为学校的一项教育活动与其他学科有相同之处,也有自身固有的特点。具体而言,大学体育教育有如下特征:
从内容上看,大学体育教学的内容广泛,涉及体育运动知识与技能、教育心理学与健康心理学知识;以及营养、保健、安全、环境等与学生生活和健康关系密切的各个方面。
从运动技能的认知方式上来看,体育教学中学生的认知活动除了具有一般学科教学中的形象性认知和概念性认知外,主要是运用技能学习中特有的身体运动性认知。
从体育教学活动组织形式来看,体育教学环境复杂多变,人际交往频繁,情感体验丰富,对学生的个性心理、群体观念、社会意识、意志品质等各方面都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从体育教学手段与方法上来看,大学体育着重培养学生的体育文化素养,掌握几项有效的体育运动技能,因此,不仅要求学生能够感悟和理解体育,还要求学生具有参与体育实践的各种能力和水平。在教学方法上,更注重选择一些有利于培养学生自学、自练能力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分析与讨论法、领会教学法等。从大学体育教学的发展趋势看,“三自主教学”即自我选教学内容、自我选教学时间和自我选老师,已逐步进入大学体育课堂,并将成为21世纪大学体育教学的主导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