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与营养卫生

三、运动与营养卫生

(一)营养

生命的存在,有机体的生长发育,各种生理活动及体力活动的进行,都有赖于体内的物质代谢过程,体内进行的物质代谢必须不断地从外界摄取一定数量的新物质。获得和利用食物的综合过程,即称为营养。

(二)运动与营养的关系

体育运动和营养两者都是维持身体健康的主要因素。营养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的物质基础,体育运动可以增强机体活动的功能,但营养对于运动有更重要的意义。运动参加者体内代谢加剧,能量消耗较大,所以必须供给充足的能量才能满足机体的需要。若单纯运动而缺乏必要的营养保证,体内消耗的营养物质得不到补偿,会引起身体消瘦,体力下降,运动能力降低,抵抗力减弱,且导致运动性伤病的发生。反之,若只注意营养而缺乏体育锻炼,就会使人体肌肉松弛,肥胖无力,活动能力减弱。可见,科学的锻炼同合理的营养相结合,才能更有效地增强体质和提高运动水平并加速运动后体力的恢复。运动参加者必须根据自己的运动项目,运动量大小及运动的季节等合理安排自己的膳食,使摄入量和消耗量相适应,使各种营养素比例适宜,做到合理营养。

(三)营养素

营养素是指能在人体内消化吸收供给热能,构成机体组织,调节生理机能,为人体进行正常物质代谢所必需的物质。人体所需要的营养素分为六大类。

(1)糖。糖供能约占人体每日总发热量的50%~70%,且经济、方便、来源广、供能快。1g糖可供能约4000卡,仅耗氧0.83L,并在有氧或者无氧时均能供能,糖能构成体内细胞中的核糖核酸、糖蛋白、糖原等。糖能维持心肌和骨骼肌的功能,当心肌缺糖原时表现为心绞痛,骨骼肌缺糖原时表现为耐力不足,糖是大脑的唯一能源,血糖水平正常才能保证大脑的功能,糖可增加肝糖原的贮存,加强肝功能,参与肝脏的解毒功能。此外,糖能节省脂肪的分解,减少酸中毒的可能。

(2)蛋白质。蛋白质占人体成分的18%,如肌红蛋白、血红蛋白等,在调节生理机能方面可维持胶体渗透压、维持酸碱平衡、承担氧气运输、形成抗体等。此外,蛋白质也可供能,但耗氧较糖多。

(3)脂肪。脂肪构成机体组织,有保护作用和保温作用,供脂溶维生素的溶解,能增加食物的美味,产生饱腹感,1克脂肪氧化供能9000卡,耗氧1.99L。

(4)维生素。维生素按其溶解性质可分为水溶维生素(如维生素B1、B2、B6、B12、C、PP)和脂溶维生素(如维生素A、D、E、K)。各种维生素在体内有其特殊功用,缺乏时易患营养缺乏病。维生素共同的功用是调节物质代谢,保证生理功能。

(5)无机盐。即矿物质,是构成机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的重要物质。其中含量较多的有钾、钠、钙、磷、硫、氯7种;其他含量较少的称“微量元素”如铁、碘、锌、氟等。无机盐在食物中分布很广,一般都能满足机体需要,其中较易发生缺乏的为铁和钙。缺铁易导致缺铁性贫血,缺钙则影响骨骼、牙齿的生长发育,同时骨骼肌兴奋性增高出现抽筋,而心肌则表现为收缩无力。

(6)水。水

占体重的55%~67%。水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如消化、吸收、生物氧化、排泄)。水可调节体温(如出汗),水还可维持正常的血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