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集体防守战术

三、集体防守战术

(一)接发球及其阵形

接发球是进攻的基础,它是由守转攻的转折点。如果没有可靠的一传做保证,就就以组成有效的进攻战术,甚至还会造成直接失分。

1.接发球的基本要求

(1)正确判断。接发球时,队员的注意力要高度集中,充分做好接发球的准备,根据对方的发球动作、性能、力量及速度,迅速做出正确的判断,及时移动取位,对准来球路线,运用合理的垫球技术将球垫给二传队员。“远飘、轻飘点分散,平快、大力一条线”,这是比赛中发球落点变化的一般规律.队员可以根据临场发球落点的不同,采取相应的行动。

(2)合理取位。在组成接发球阵形时,应以前排靠近边线的队员为基准职位,同列队员之间不要重叠站位,同排队员之间保持适当距离,以免相互影响。根据射出角的原理,快速有力的平直球发不到A、B两区,所以,取位时不要站在这两个区域内,②、④号位队员的取位距边线1m左右即可(图2-2-16)。

(3)分工与配合。接发球时,每一个接发球队员都应明确接发球防守的范围。划分范围不仅是平面的,还应根据来球的弧度高低进行立体空间划分。接发球队员之间应既有分工,又有配合,注重整体接发球的实效性,接发球能力好的队员范围可大些,后排队员接球范围可大些(图2-2-17)。

图2-2-16

图2-2-17

2.接发球阵形

5人接发球阵形及其变化。

(1)W站位阵形:初学者打比赛多采用“中一二”和“边一二”进攻阵形,大多站成W形,也称“一三二”形站位。5名队员分布均衡,前面3名队员接前场区的球,后排2名队员接后场区的球,职责分明(图2-2-18)。

图2-2-18

图2-2-19

这种站位的缺点是队员之间的结合部相应增多,也不利于接对方发到边角上的球(图2-2-19)。

(2)M站位阵形:M形站位,也称“一二一二”站位,其优点是队员分布更加均匀,分工明确,前面2名队员接前区球,中间队员负责接中区球,后面2名队员接后区球。这种站位对接落点分散、弧度高、速度慢的下沉飘球、高吊球及发到边线、角上的球时较为有利;其缺点是不利于接对方发到场地两腰及后区的大力球、平飘球等(图2-3-20)。

图2-3-20

图2-2-21

(3)一字站位阵形:一字形站位是对付跳发球、大力发球、平飘球的有效站位阵形。这几种发球的落点大多集中在球场中后区,接发球时,5名队员一字形排开,左右距离较近,每人守一条线,互不干扰(图2-2-21)。

(二)接扣球防守及其阵形

接扣球防守包括拦网、后排防守两个环节。其中拦网是第一道防线,有效的拦网不仅可以遏制对方的进攻能力,减轻后排防守的压力,还能提高防守率为反攻创造机会。

1.拦网

(1)人盯区的拦网战术

1)对方运用交叉和拉开进攻时,本方由负责左侧区域的④号位队员主拦③号位快攻,负责中区的③号位队员主拦对方②号位交叉进攻,右侧②号位队员负责主拦对方④号位的拉开进攻。③号位和②号位拦网队员相互兼顾,争取组成双人拦网(图2-2-22)。

2)对方运用“夹塞”进攻和背后拉开进攻时,本方②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③号位的短平快,③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④号位的“夹塞”进攻,④号位队员负责拦对方②号位的背后拉开进攻(图2-2-23)。

(2)人盯人的拦网战术

图2-2-22

图2-2-23

1)对方中间近体快,两翼拉开进攻时,本方③号位队员负责拦中间快球,②、④号位队员分别负责拦两翼的拉开进攻,并在此基础上尽可能组成双人拦网(图2-2-24)

图2-2-24

图2-2-25

2)对方采用交叉进攻及背后拉开进攻时,本方④号队员拦对方②号位的拉开进攻。②号位队员在盯住对方④号位进攻队员时,一旦发现④号位队员内切进行快攻,应立即与本方③号位队员呼应,换盯人对象,即:③号位队员拦对方快球,②号位队员拦对方③号位队员的交叉进攻(图2-2-25)。

2.后排防守

后排防守是第二道防线,是减少失分和争取反攻得分的基础。后排防守的基本要求:

(1)后排防守要与前排拦网密切配合,相互弥补。一般来讲,拦网队员应封住对方的主要进攻路线,后排防守队员主要任务是防对方的次要路线、吊球和触拦网队员手的球。前排拦网队员已封住对方的中路进攻,①号位队员取位防直线,⑤、⑥号位队员侧重防前排拦网队员已封住对方的直线及中路进攻,⑤号位队员前移防吊球,①、⑥号位队员侧重防斜线(图2-2-26)。前排单人拦网已封住对方的中路进攻,⑥号位队员前移防吊球,①、⑤号位队员取位进行“双卡”防守(图2-2-27)。

(2)防守队员之间相互保护。由于每名防守队员的判断取位或垫击时都可能出现错误,防起球的飞行方向也很不规律,场上其他队员都应采取补救措施,做好向各个方向移动的准备。

图2-2-26

图2-2-27

图2-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