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组
(一)起势
(1)两脚并拢,身体自然直立,头颈正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指尖轻贴大腿侧;眼向前平视(图3-3-1)。
(2)左脚向左慢慢开步,与肩同宽,脚尖向前(图图3-3-2)。
(3)两臂慢慢向前平举,两手高与肩平,与肩同宽,手心向下(图3-3-3)。
(4)上体保持正直,两腿屈膝下蹲同时两掌轻轻下按至腹前,两肘下垂与膝相对;眼平视前方(图3-3-4)。
要点:头颈端正,下颏要微向后收,头顶用意向上虚虚领颈,颈部不要松弛,不可仰头或低头。身体直立或下蹲时,要敛臀收腹,躯干正直,不可挺胸凸肚突臀前俯后仰。
教法提示:①并脚直立;②开步站立;③两臂前举;④屈膝下按。
图3-3-1
图3-3-2
图3-3-3
图3-3-4
(二)左右野马分鬃
(1)上体微向右转,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同时右臂收在胸前平屈,与肩同高,手心向下,左手经体前向右下划弧放在右手下,与腹部同高,手心向上,两手心相对成抱球状,左脚随即收到右脚内侧,脚尖点地,目视右手(图3-3-5、3-3-6、3-3-7)。
(2)上体微向左转,左脚向左前方迈出,同时左右手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上、右下错开,跟视左手(图3-3-8、3-3-9)。
图3-3-5
图3-3-6
图3-3-7
图3-3-8
图3-3-9
(3)上体继续左转,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左右手随转体继续向左上、右下分开,左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右手落在右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左手(图3-3-10)。
(4)上体慢慢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左脚尖翘起,微向外撇(为45°~60°),同时两手准备抱球(图3-3-11)。
(5)左脚掌慢慢踏实,左腿慢慢前弓,身体左转,身体重心再移至左腿;同时左手翻转向下,左臂收在胸前平屈,右手向左上划弧放在左手下,两手心成抱球状;右脚随即收到左脚内侧,脚尖点地;呈丁步抱球状,眼视左手(图3-3-12、图3-3-13)。
(6)上体微右转,右腿向右前方迈出,同时左右于随转体慢慢分别向左下、右上错开;眼视右手(图3-3-14)。
(7)左腿自然伸直成右弓步,同时上体继续右转,左右手继续随转体分别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高与眼平,手心斜向上,肘微屈;左手落在左胯旁,肘也微屈,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视右手(图3-3-15)。
(8)与4解同,唯左右相反(图3-3-16)。
(9)与5解同.唯左右相反(图3-3-17、3-3-18)
(10)与6解同,唯左右相反(图3-3-19)。
(11)与7解同,唯左右相反(图3-3-20)。
图3-3-10
图3-3-11
图3-3-12
图3-3-13
图3-3-14
图3-3-15
图3-3-16
图3-3-17
图3-3-18
图3-3-19
要点:上体不可前俯后仰,不可顶髋下蹲,脚部必须宽松舒展。两臂分开时要保持弧形。身体转动时要以腰为轴。弓步动作与分手的速度要均匀一致。做弓步时,迈出的脚先是脚跟着地,然后脚掌慢慢踏实,脚尖向前,膝盖不要超过脚尖;后腿自然伸直;前后脚夹角约成45°~60°(需要时后脚脚跟可以后蹬调);野马分鬃式的弓步,前后脚的脚跟要分在中轴线的两侧,它们之间的横向距离(即以动作行进的中线为纵轴,其两侧的垂直距离为横向)应保持在10~30cm。
教法提示:①后坐跷脚;②丁步抱球;③弓步分掌。
(三)白鹤亮翅
(1)上体微向左转,左于翻掌向下,左臂平屈胸前,右手向左上划弧,手心转向上,与左手相对成抱球状;眼视左手(图3-3-20)。
(2)右脚跟进半步,落到左脚跟后面,上体后坐,身体重心移至右腿;上体先向右转,面向右前方。眼视右手;然后左脚稍向前移,脚尖点地,成左虚步,同时上体再微向左转,面向前方,两手随转体慢慢向左下、右上分开,右手上提停于右额前,掌根与耳同高,手心向左后方,左手落于左胯前.手心向下,指尖向前;眼平视前方(图3-3-21、3-3-22)。
要点:完成姿势不要挺胸,左膝要微屈,重心不要上下起伏,两臂上下都要保持半圆形,身体重心后移和右手上提、左手下按要协调一致。
图3-3-20
图3-3-21
图3-3-22
教法提示:①转体抱手;②虚步分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