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体育目的的实现途径
大学体育是教育学生健康运动、实现运动健康的特色课程,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智力、体力、道德、情操、美感、行为等方面和谐、全面发展的一门科学。随着社会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大学体育不仅“体”而且要育“心”,不仅要和谐社会、满足需求,而且要研究如何给人以享受和新的教育内涵。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强壮体格和良好道德品质的高素质人才给我国大学体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必须紧紧围绕大学体育的目的和任务,探索其实现的基本途径。具体来说,实现大学体育目的的基本途径如下:
1.健全组织,保障体育工作顺利进行
组织是实现大学体育目的的重要保证,在学校设立相应的体育机构能够起到领导和保障作用。大学常设的体育组织有: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校体育教研室或体育课部以及各院系体育领导小组。同时还有各类学生体育组织:大学生体协、各单项协会、校学生会体育部以及各院系学生会体育部。这些部门是组织、指导和协调学校各类体育活动的常设机构。它们分工负责、团结协作,为大学开展体育教学科研和课外体育活动及举办各类体育比赛发挥了重要作用。
具体地说,校体育运动委员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机构,具有协调和督促职能,在学校党委和行政领导下开展工作,是全面领导全校师生开展体育活动的管理组织,其宗旨是,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的开展和宣传,培养品德高尚,素质全面,体魄强健的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全面推动学校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和体育运动的普及,活跃校园体育文化,使广大师生员工建立终身体育意识。校体育课部是学校体育教学职能部门,担负着学校体育相关教学、群体、训练、科研任务,在主管学校体育工作的校负责人的领导下开展日常体育工作。大学生体协是一个群众性学生组织,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和校体育课部的领导下针对全校学生需求适时组织各项体育活动。它下设体育部、宣传部、秘书处等部门,直接针对各院系学生会开展体育工作,集协调、宣传、组织于一体。各院系体育领导小组是在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组织、指导、支持各院系学生会、团组织开展群体活动,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各项赛事。总之,从体育机构人手,健全组织,形成自上而下的组织管理系统,才能形成规范,统一协调,密切配合,适应大学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
2.分门别类,建立大学体育特定的课程结构
大学体育课程是实现大学体育目的的重要内容,是开展大学体育工作的根本保证。大学体育课程包括体育课、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竞赛等部分。为实现体育课程目标,大学应使课堂教学与课外、校外的体育活动有机结合,学校与社会紧密联系。要把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课外体育锻炼、校外(社会、野外)活动、运动训练等纳入体育课程,形成课内外、校内外有机联系的课程结构。大学体育不仅要做好有时限的体育课堂教学与训练工作,而且要做好课余训练、课外体育活动以及运动竞赛等课外体育工作。根据学校教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建制,重新组合上课,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水平、不同兴趣学生的需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运动实践教学中注意渗透相关理论知识,并运用多种形式和现代教学手段。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努力倡导开放式、探究式教学,努力拓展体育课程的时间和空间。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此外,大学应把校运动队及部分确有运动特长的学生的专项运动训练纳入体育课程之中。对部分身体异常和病、残、弱及个别高龄等特殊群体的学生,开设以康复、保健为主的体育课程。总之,通过各种体育课程开展大学体育活动是改变大学体育教学面貌,促进大学体育深化改革、再上台阶的重要保证。
3.参与竞赛,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随着时代与人类观念的不断进步和社会与经济的持续发展,体育竞赛已演变成为今天的在高科技高投入的支撑下,在长期培养广泛选材和科学训练下,在严谨计划和周密组织下,所进行的具有强烈对抗性并具有显著观赏性的比赛活动。现代体育运动比赛也为体育竞赛赋予了更为丰富和广泛的内涵,它要求运动员进行更加充分和完善的准备与训练;要求竞赛条件必须更加符合科学理念和专项规则;要求参与双方必须更加合乎道德规范准则和公平的原则,并要求实现其交流、宣传、激励、教化和团结人民,推动进步的多重功效。大学可每年组织综合性学生运动会(或体育文化节)以及其他校内体育比赛,设置学生喜闻乐见、易于参与的竞技性、健身性和民族性体育项目,支持院系、专业或班级学生开展体育竞赛和交流等活动。大学应注重培养学生体育特长,有效发挥体育特长生和学生体育骨干的示范作用,组建学生体育运动队,科学开展课余训练,组织学生参加教育和体育部门举办的体育竞赛。影响广泛的大学生运动会有世界大学生运动会和全国大学生运动会,大学应支持并组织有较高水平的学生参与这些大型体育赛事,使他们得到锻炼并提高自身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