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的基础战术

三、防守的基础战术

1.紧逼

所谓紧逼是指防守队员几乎能接触到被防守者,并且能够运用一个动作就可以直接阻碍进攻队员处理球的防守方法。无论个人或集体防守,紧逼都是最主要的防守方式。紧逼有时并不一定能够直接抢下球,但由于紧逼队员的干扰,能够为其他队员的抢球创造良好的契机,造成进攻队员的失误

根据战术要求,队员可以在球场的任何区域实施紧逼,但防守三区是紧逼的重点区域。因为防守三区处于对手的射程之内,防守队员的任何疏忽都可能破坏本队的防守。中区是组织进攻的重点区域,也是实施紧逼防守的重点区域。当本队在中区取得人数上的优势时,必须对对手实施紧逼,最大限度地破坏对方中区的进攻组织,为本队在防守三区的有效防守提供有力的支援。

紧逼的距离一般离对手1m左右为宜。这样既能够随时断截对方的传接球,又能在对方转身突破时处于领先对手的位置。此外,紧逼的距离还要取决于下列几个因素:

(1)运动员的速度。这个因素对于防守者及其防守对象尤为重要。如果防守队员快于被防守者,则可站在离被防守者较近的地方。如果慢于对手,采用紧逼防守是很危险的。此时,防守队员应该后撤到这样的距离——即使需做转身运作后也能比对方抢先接近球。

(2)技术水平。如果对方技术好,但速度慢,则可贴身紧逼对手,伺机直接破坏对手的传接球。对技术较差的对手,可保持稍远的距离,这种队员接球需要的空间较大,对球的控制较差,可在他接球的时候或者接球后实施抢截。

(3)球所处的区域。当球离本队球门较远时紧逼的距离可稍远,反之,则紧逼的距离要近。在紧逼盯人的同时,还应使自己始终处于既能观察球又能兼顾对手的位置,并根据比赛情况将紧逼与保护补位、守与攻的转换有机地结合。

2.保护

保护是指位于抢球队员(第一防守者)身后的保护队员(也称第二防守者)直接提供增援的防守方法。保护队员所处的位置,可封阻进攻一方对守方球门的威胁。他与抢球同伴之间的距离和位置,应根据球和进攻方队员的具体位置,伺机而变,灵活选择。保护队员的职责主要是处理发生在球周围的各种情况。强求同伴与对手争夺球的结局,便是保护队员下一步行动的基本依据。

保护技巧包括“距离”“角度”和“呼应”三大要素。妥善处理这三大要素及其彼此关系,才能充分发挥保护的重要作用。

(1)距离。

距离是指第二防守者同抢球队员彼此间相隔的距离。保护距离与球在场区的位置及当时攻守局面的发展情况有很大的关系。在防守三区,保护队员与抢球队员之间保持的距离大约在4~5m,以便当抢球队员被对方突破后能及时补位,阻截对手继续向前展开更有威胁的进攻。在中区内保护的距离一般为5~8m为宜。在距离上既要考虑到如何有利于保护,也要考虑同抢球者协调配合,迫使持球队员改变进攻方向,增加进攻组织的难度,以利于本队的防守。在进攻三区由于远离本方防守的球门,因此,对方的进攻不可能对守方球门构成直接威胁,这时离抢球者的距离可远一些,一般为6~10m。此外,保护的距离还应考虑到对手的特点和类型。在对付速度快的队员时,保护队员应离抢球队员稍远,以便进攻者突破同伴后有时间选择行动。如果距离太近,有可能使速度快的进攻者形成一过二的有利机会。对付技术型的进攻队员时,保护队员则应当距离抢球者更近些,缩短其发挥技术的空间。总之,在任何场区,如果抢球队员与保护队员之间的距离超过10m,那么抢球队员一旦被突破,保护队员也很难完成任务。

(2)角度。

适宜角度的选择,必须视对手所处的位置和当时攻守局面而定。一般选择站位角度既能为第一防守者提供及时的补位,又能观察临近攻守队员的动向。尤其是第二进攻者(攻方接应队员)的行动。一般站位角度为靠球门一侧与抢球同伴形成45°。选择这样保护站位角度的有利之处:保护了抢球同伴身后的危险地带;对对方接应队员也可以兼顾,可施加一定的压力;抢球队员容易观察到侧后方的保护队员,彼此便于呼应,增强了防守的信心;一旦抢下球后能迅速转入进攻接应。

(3)呼应。

呼应是比赛场上的语言联系,也是一支成熟的、有经验的球队的重要标志。如果队员相互不呼应,很容易引起防守的混乱。

保护队员应与抢球队员保持呼应,如果抢球队员的位置不正确,保护队员到选位必然很难。保护队员应及时提示抢球队员的站位和行动。保护队员也应当在言语上对抢球队员加以鼓励,这有助于抢球队员注意力集中并耐心地执行职责。

呼应时用语要简练、明确,声音要洪亮。呼应有利于鼓舞士气、创造气氛、增强全队防守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