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表现
2025年09月26日
二、临床表现
1.寻常性脓疱疮
(1)多流行于儿童,好发于颜面。
(2)初发为红斑,迅速出现水疱或脓疱,常群集。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薄而松弛,脓液下沉成半月状,疱壁易破溃,疱破后露出糜烂面,脓液干涸结成蜜黄色厚痂,自觉瘙痒,常因搔抓而不断将病菌接种到其他部位,发生新的皮疹,可使病程迁延数周甚至数月。
2.大疱性脓疱疮
(1)好发于颜面、四肢、躯干,偶见于掌跖。
(2)初发损害为米粒至黄豆大水疱,迅速增大为数厘米大的大疱,周围红晕较轻。疱液先清亮,后浑浊。疱壁薄而松弛,破溃后留下大片糜烂面,其周边仍可见少许残存疱壁。自觉瘙痒。本病常继发于虫咬等瘙痒性皮肤病。
3.新生儿脓疱疮
(1)多见于出生后4~10天的新生儿,传染性强,易在婴儿室内流行。好发于面部、躯干及四肢。
(2)发病急骤,皮损初发时为大疱,疱液开始为澄清液,后变为浑浊。四周绕以红晕,疱壁薄、而易破。破后露出鲜红色糜烂面,干涸后结成黄色薄痂。患儿全身症状重,可有低热或高热,病情发展迅速,可在较短时间迅速扩展至躯干各部,也可因并发败血症、肺炎或脑膜炎而死亡。
4.深脓疱疮
(1)又称为臁疮,多见于营养不良的儿童或老年人。好发于小腿与臀部。
(2)皮损初起为炎性红斑上出现水疱或脓疱,损害逐渐扩大并向深部发展,中心坏死,表面覆以污褐色厚痂,如蛎壳状,痂脱后可形成境界清楚,周边陡峭的碟状溃疡。可自体接种传染。自觉灼痛与瘙痒。常伴有淋巴结肿大,经2~4周结痂而愈。病程迁延,形成肉芽肿样损害(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