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2025年09月26日
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1)辨证论治
①风热血燥证
证候:多发于头面部,为淡红色斑片,干燥、脱屑、瘙痒,受风加重,或头皮瘙痒,头屑多,毛发干枯脱落;伴口干口渴,大便干燥;舌质偏红,苔薄白,脉细数。
治法:祛风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消风散合当归饮子加减。皮损颜色较红者,加牡丹皮、金银花、青蒿;瘙痒较重者,加白鲜皮、刺蒺藜;皮损干燥明显者,加玄参、麦冬、天花粉。
②肠胃湿热证
证候:皮损为潮红斑片,有油腻性痂屑,甚至糜烂、渗出;伴口苦,口黏,脘腹痞满,小便短赤,大便臭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健脾除湿,清热止痒。
方药:平胃散合茵陈蒿汤加减。糜烂渗出较甚者,加土茯苓、苦参、马齿苋;热盛者,加桑白皮、黄芩。
(2)中成药的使用
①龙胆泄肝丸:每次6~9g,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内蕴型脂溢性皮炎。
②防风通圣丸:每次6~9g,每日2次。适用于湿热内蕴型及血虚生风型脂溢性皮炎。
③天麻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适用于血虚生风型脂溢性皮炎。
④当归浸膏片:每次4片,每日3次。适用于阴虚血燥型脂溢性皮炎。
⑤二至丸:每次6g,每日2次。适用于阴虚血燥型及肝肾阴虚型脂溢性皮炎。
2.外治法
(1)干性发于头皮者,用白屑风酊外搽,每天3次;干性发于面部者,用痤疮洗剂外搽,每天2次。
(2)湿性皮损有少量渗出者,可用马齿苋、黄柏、大青叶、龙葵等各30g,或单味30g,煎汤,放凉后外洗或湿敷患处,每次30分钟,每日2~3次,湿敷期间,外搽青黛膏。皮损油腻者可用脂溢洗方(苍耳子30g,苦参15g,王不留行30g,明矾9g)煎水洗头,每次15分钟,每日2次,间隔3日;或用透骨草洗剂(透骨草30g,侧柏叶30g,皂角15g,白矾15g),加水2000ml煎煮沸20分钟,滤过后加硼砂15g,碳酸氢钠30g,放温后洗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