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一)辨证论治
1.热毒炽盛证
治则:清热凉血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药物组成:水牛角、生地黄、牡丹皮、赤芍、黄连、黄芩、黄柏、栀子、生石膏、竹叶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2.湿毒蕴结证
治则:健脾除湿解毒。
方药:清脾除湿饮加减。药物组成:白术、茯苓、山栀、茵陈、生地黄、黄芩、苍术、泽泻、连翘、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3.血虚风燥证
治则:养血润燥、祛风止痒。
方药:当归饮子加减。药物组成:生地黄、白芍、当归、川芎、制首乌、白蒺藜、荆芥、防风、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4.气滞血瘀证
治则:疏肝理气、活血化瘀。
方药:丹栀逍遥散合桃红四物汤加减。药物组成:牡丹皮、栀子、柴胡、茯苓、白术、桃仁、红花、生地黄、赤芍、当归、川芎、地肤子、白鲜皮、乌梢蛇、甘草等,或具有同类功效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
(二)中药提取物治疗
根据病情选择中药提取物治疗,病情较轻的可选用甘草提取物制剂,病情较重的可同时联合使用雷公藤类药物制剂。
(三)其他中医特色疗法
以下中医疗法技术适用于所有证型。
1.中药外治
(1)中药溻渍:选用甘草等中药煎煮取汁,纱布浸入药水敷于患部,每日4~5次。
(2)中药汽化冷喷:中药局部湿敷后用冷喷机对患处汽化治疗。
(3)中药外搽:根据患者皮损特点可选用清热燥湿、润肤止痒、活血消斑等功效的中药溶液、洗剂、软膏等外用。
2.针灸治疗
(1)体针法:辨证选取天柱、风池、风门、肺俞、百会、尺泽、足三里、太冲等穴,每日1次。
(2)耳穴埋针法:辨证选取肾上腺、神门、肺、大肠、内分泌等穴,用皮内针埋入,每天按压数次,每次压10分钟。
3.耳穴压豆 辨证选取肾上腺、神门、肺、大肠、内分泌等穴,将中药王不留行籽置于小块胶布中央,然后贴在穴位上,嘱患者每日按压穴位数次,每次压10分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