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病机
2025年09月26日
一、病因病机
艾滋病的病原体为HIV,为反转录C型RNA病毒,患者的精液、血液、唾液、眼泪、乳汁、尿液、阴道分泌物中均可分离出HIV,但主要是通过精液、血液及含有血液的分泌物经血流和破损的皮肤与黏膜传入全身,因此主要通过性交传染、血液传染和围产期母婴感染。HIV嗜T4细胞,由于T4减少,依赖T4细胞参加的细胞免疫反应处于无能状态,致使患者极易发生一系列的原虫、蠕虫、真菌、细菌和病毒等条件性病原体的感染,最后发生少见的恶性肿瘤。同时,HIV能侵犯神经系统,感染脑和脊髓,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中医学认为,艾滋病的病因包括邪毒外袭和正气不足两个方面。正气不足主要为肾不藏精、肾亏体弱,所谓“邪之所凑,其气必虚”;邪毒为疫疠之气,具有强烈的传染性。大凡由性接触传染者,多为嫖娼、同性恋、肛交、滥交伐精纵欲者,其肾精处于匮乏状态,易为邪毒所入;而凡吸毒者均用兴奋致幻之品,令人异常亢奋,性欲亢进(暂时),心神恍惚,不能自持,为燥烈耗气伤精之品,久则致人形容消瘦、精力减退、性功能降低,呈肾精亏乏状态,易为邪毒所犯;至于输血等亦为气血不足,挟邪毒之血液补充而为病。
总之,本病应抓住邪毒侵袭、正气不足且正气日虚、邪气渐盛这样的基本病因病机。“疫疠”和“虚劳”并存共处是其特点。疫疠之邪为艾滋病病毒,虚劳是由邪毒入侵导致的五脏六腑特别是五脏的损伤、气血津液的耗竭;其病机为邪盛与正虚共存、夹杂,但最终导致正气衰竭,五脏受损,阴阳离决。由于其病程迁延,变化多端,涉及多个系统和多种感染,导致中医审症求因、辨证论治较为复杂,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但从临床分析,具体病机较多见者包括肺卫受邪、肺肾阳虚、脾胃虚弱、脾肾亏虚、气虚血瘀和窍闭痰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