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本病出生时没有,通常开始于10-20岁。男女无差异。好发典型部位为面部前额头皮和胸背。这些部位有很多皮脂腺,但皮损也发生于无皮脂腺部位(掌跖)、角化和无角化上皮如黏膜、角膜和下颌下腺。本病见于各种族,男女发病率相等。

早期的皮损为细小、坚实、正常肤色的小丘疹,但不久即有油腻性、灰棕色、黑色的痂覆盖在丘疹顶端面,去除后丘疹顶端暴露出漏斗状小凹,丘疹逐渐增大成疣状,常群集并趋向融合,形成不规则的疣状斑块。位于屈侧腋下、臀沟及腹股沟等多汗、摩擦处的损害增殖尤为显著,形成有恶臭的乳头样和增殖性损害,其上有皲裂、浸渍及脓性渗出物覆盖。

皮损好发于皮脂溢出的部位,如头皮、前额、耳、鼻沟、须、肩、前胸、背中线部、腋下等,也可扩展到整个下、四肢屈侧、臀部和生殖器部,最早皮损的常见部位是耳后头皮部的皮损常覆盖油脂样污细,一般无脱发。面部的皮损在鼻部特别严重,唇部可有结痂、皲裂肿胀和浅表性溃疡,舌背部可发生斑状角化和浅表性有糜烂,在齿龈和腭部常可有小白丘疹;在掌跖常可有点状角化,并可相互融合形成掌跖弥漫性角化;在手足背和胫前可有扁平疣样丘疹(图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