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断依据
1.寻常型银屑病
(1)进行期新疹不断出现,旧疹继续扩大,邻近皮损常相互融合;炎症明显,鳞屑厚积,自觉瘙痒;可出现同形反应(Koebner征)。稳定期病势停止发展,炎症减轻,鳞屑变薄。退行期皮疹逐渐缩小,消退,留下脱色斑或色素沉着斑。
(2)身体各部均可发生,好发于头皮,四肢,肘、膝伸侧和臀部,多为泛发,有时可长期局限于某一部位。
(3)基本损害为红色丘疹、斑丘疹,界清,上覆多层银白色鳞屑。将鳞屑刮去后呈硬脂样光泽,称为硬脂斑或蜡滴现象,其下有发亮薄膜称薄膜现象,去除薄膜后可见点状出血现象(Auspitz征)。皮损形态可表现为点滴状、钱币状、斑块状、地图状等。
(4)少数患者有黏膜病变,多见于龟头、口唇及颊黏膜。龟头皮损为边缘清楚的红色斑片,有薄层带光泽鳞屑。口唇可有单层银白色鳞屑。颊黏膜处表现为灰黄色和白色边缘的浸润性斑片。
(5)部分患者可有指、趾甲病变。初期甲板呈点状下凹,以后可甲板增厚,失去光泽,甲板与甲床分离等。
(6)组织病理示表皮角化不全,角质层内可有Munro微脓疡,棘层肥厚,其间有Kogoj海绵状微脓疡形成,表皮突规则地下伸,乳头呈棒状,内有弯曲而扩张的毛细血管。
2.关节病型银屑病
(1)伴寻常型或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的皮肤损害。
(2)关节病变为非对称性外周多关节炎,包括远端指间关节,可同时发生于大小关节,以手、腕、足关节多见,尤其以指、趾关节受累严重。
(3)临床表现与类风湿关节炎颇相似,但服用水杨酸盐类无效,关节红肿,但疼痛较轻,活动可受限,甚至关节僵直。可分轻、重二型,轻型者关节症状轻微,大都只在手足小关节发生红肿,或有变形,不伴全身症状;重型全身各大小关节均可受累,关节炎症显著,红肿、变形,功能受限,并伴有发热、贫血、血沉加快等全身症状,此型多与脓疱型或红皮病型银屑病伴发。
(4)病程中关节症状和银屑病症状多一致,当银屑病严重时,关节症状亦多严重,银屑病症状减轻时,关节症状减轻。
(5)本型常迁延不愈,治疗困难,伴发脓疱性银屑病者,预后更差。常伴指甲改变。可伴有高热、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内脏淀粉样变、溃疡性结肠炎等。
(6)实验室检查,类风湿因子阴性,血清钙低于正常,血清中γ和α2-球蛋白增高,IgG,Ig M增高。
(7)X线检查,无普遍脱钙,有绒毛状骨膜炎,骨溶解位于1个或数个远端指关节,改变较明显,可有关节缩短,有刀削样改变。近端指关节则受累较少,可有轻度肥大改变。如与类风湿关节炎伴发,则可出现脱钙、关节腔狭窄、关节面侵蚀等症状,类风湿因子阳性。
3.红皮病型银屑病
(1)常因寻常型银屑病在急性期外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诱发,或大量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停药后反跳,亦可见于全身脓疱型银屑病后期。
(2)全身皮肤弥漫潮红、浸润,大量脱屑,其间常伴有小片正常皮岛。愈后常见小片寻常型银屑病样损害。
(3)掌跖角化,甲板肥厚,失去光泽。可伴随发热、畏寒、头痛、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淋巴结肿大。
(4)组织病理同寻常型银屑病。
4.脓疱型银屑病
(1)发病前在其他三型银屑病治疗中常有应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水杨酸盐、抗癌药、碘剂、砷剂、青霉素、制霉菌素及日光照射史等诱因。
(2)发病急剧,全身症状严重,发作前有弛张性高热、关节痛、全身不适及局部烧灼感。
(3)皮损初发在急性炎性红斑基础上或原有银屑病皮损基础上,突发潮红,出现多数密集、针头至粟粒大小、无菌性浅表脓疱,附少量菲薄鳞屑,脓疱迅速增多成为大片脓湖状或成环形红斑状,脓疱于数日干涸脱屑,但其下又可再发新的脓疱。
(4)全身各处均可受累,但以四肢屈侧及皱襞多见。亦可先自掌跖发疹,以后延及全身。脓疱消退后可显示银屑病皮损。
(5)大多伴沟纹舌。甲下可出现积脓,指、趾甲可出现增厚、甲碎裂、分离、萎缩等。
(6)实验室检查,急性发病期末梢血白细胞明显增高,常伴有低钙血症,脓疱内容物细菌培养阴性。组织病理同掌跖脓疱型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