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1)辨证论治

①脾胃湿热

证候:唇部红肿、糜烂或唇部干燥皲裂,自觉痒痛;晨起口有异味,口干喜冷,便秘尿赤;舌红苔黄厚腻,脉数有力。

治法:疏风清热,泻火通便。

方药:双解通圣散加减。常用药物如薄荷、桑叶、菊花、生栀子、黄芩、生石膏、当归、生地黄、桔梗、甘草等。若局部肿胀明显,加黄连、白鲜皮、银花;若糜烂流水者,加木通、车前子、薏苡仁。

②阴虚血燥

证候:口唇干燥皲裂、肥厚脱屑,唇缘不清,病程较长;伴有口干、烦热、小便黄赤;舌干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清热,养血润燥。

方药:麦味地黄丸合四物汤加减。常用药物如生地黄、川芎、当归、金银花、僵蚕、桔梗、甘草、蝉蜕、沙参、石斛等。若口唇干燥明显者,加玉竹、山药;若手心较热者,加地骨皮、龟甲、青蒿。

(2)中成药

①知柏地黄丸。每次8g,每日2次,口服。

②六味地黄丸。每次8g,每日2次,口服。

2.外治法

(1)青黛滑石油:青黛3g,滑石3g,麻油调和,睡前外擦。具有清热生肌润肤的功效,适用于阴虚血燥形唇风。

(2)中药外敷:将金银花15g,野菊花9g,苦参9g,丹参12g,地肤子12g,煎汤,待药汤转凉后,用清洁纱布湿敷于唇部15分钟,每日2~3次。适用于红肿糜烂性唇风。

3.针灸疗法

(1)毫针刺法:脾胃湿热型取合谷、曲池、足三里、地仓、中脘为主穴,配梁丘、三阴交、支沟、大肠俞。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阴虚血燥型取肾俞、曲池、三阴交、足三里、阴陵泉、地仓为主穴,配血海、肝俞。平补平泻法,留针20分钟,每日一次。

(2)耳针:脾胃湿热型取口、胃、大肠、脾、内分泌、神门穴。阴虚血燥型取口、肝、肾、脾、神门、颊穴。每次选5穴,隔日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