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五、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治疗以清热解毒为主,如发于下肢者应注重清热利湿。脓成后应尽早切开排脓,愈后需加强功能锻炼。

1.中医辨证论治

(1)火毒凝结证

证候:局部红肿热痛,麻痒相兼;伴畏寒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减。

(2)热胜肉腐证

证候:红肿明显,疼痛剧烈,痛如鸡啄,肉腐为脓,溃后脓出肿痛消退;若溃后脓泄不畅,肿痛不退,胬肉外突,甚者损筋蚀骨。舌红,苔黄,脉数。

治法:清热透脓托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黄连解毒汤加皂角刺、炙山甲等。

(3)湿热下注证

证候:足底部红肿热痛;伴恶寒,发热,头痛,纳呆;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解毒利湿。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

2.外治法

(1)初期:十味金黄膏或玉露膏外敷。蛇眼疔也可用10%黄柏溶液湿敷。

(2)溃脓期:脓成应及早切开排脓,一般应尽可能循经直开。蛇眼疔宜沿甲旁0.2cm挑开引流。蛇头疔宜在指掌面一侧做纵形切口,务必引流通畅,必要时可对口引流,不可在指掌面正中切开。蛇肚疔宜在手指侧面做纵形切口,切口长度不得超过上下指关节面。托盘疔应依掌横纹切开,切口应够大,保持引流通畅,手掌处显有白点者,应先剪去厚皮,再挑破脓头。注意不要因手背肿胀较手掌为甚,而误认为脓腔在手背部而妄行切开。甲下溃空者需拔甲,拔甲后敷以红油膏纱布包扎。

(3)收口期:脓尽用生肌散、白玉膏外敷。若胬肉高突,修剪胬肉后,用平胬丹或枯矾粉外敷;若已损骨,久不收口者,可用2%~10%黄柏溶液浸泡患指,每天1~2次,每次10~20分钟。有死骨存在,可用七三丹提脓祛腐,待死骨松动时用血管钳或镊子钳出死骨。筋脉受损导致手指屈伸障碍者,待伤口愈合后,用桂枝、桑枝、红花、丝瓜络、伸筋草等煎汤熏洗,并加强患指屈伸功能锻炼。

3.常用中成药

(1)蟾酥丸,3~5粒,吞服,儿童减半。

(2)犀黄丸,每次3g,每日2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