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唇风
2025年09月26日
第一节 唇风
唇风是指因风热湿邪外侵,或脾胃视野内蕴,上蒸口唇所致。以口唇红肿、痛痒,日久破裂流水,或脱皮屑,或有嘴唇不时瞤动为主要表现的口腔疾病。本病相当于现代医学的“剥脱性唇炎”。
早在战国时期,《黄帝内经》就以“唇槁”描述“唇风”。明代《外科正宗》首次提出“唇风”病名,谓之:“唇风,阳明胃火上攻,其患下唇发痒作肿”。清代《疡医大全》记载:“凡下唇肿痛或生疮,名驴嘴风,上唇肿痛生疮,名鱼口风”。清代《医宗金鉴》揭示唇风病机:“此症多生于下唇,初起发痒色红肿,久裂流水火燎疼。由阳明胃经风火凝结而成”。古籍中亦有不少揭示了慢性唇炎与经络的联系。隋代《诸病源候论》就已探析本病与经脉循行之关联:“脾与胃合,胃为足阳明,其经脉起于鼻,环于唇,其之脉络脾,脾胃有热,气反于唇,则唇生疮而肿也”。宋代《圣济总录》云:“口疮者心脾有热,气冲上焦,重发口舌故作疮也”。明代《医学六要》:“上唇侠口,属手阳明大肠经;下唇侠口,属足阳明胃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