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诊断依据
1.Hanifin与Rajka诊断标准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特应性皮炎的诊断标准为Hanifin与Rajka所制定的标准。
(1)主要特征
①瘙痒。
②典型的皮损形态和分布,成人屈侧苔藓化或条状表现,婴儿和儿童面部及伸侧受累。
③慢性或慢性复发性皮炎。
④个人或家族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和特应性皮炎)。
(2)次要特征
①干皮症。
②鱼鳞病/掌纹症/毛囊角化症。
③即刻型(Ⅰ型)皮试反应。
④血清IgE增高。
⑤早年发病。
⑥皮肤感染倾向(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损伤的细胞中介免疫。
⑦非特异性手足皮炎倾向。
⑧乳头湿疹。
⑨唇炎。
⑩复发性结膜炎。
Danny-Morgan眶下褶痕。
锥形角膜。
前囊下白内障。
眶周黑晕。
苍白脸/面部皮炎。
白色糠疹。
颈前皱褶。
出汗时瘙痒。
对羊毛敏感。
毛周隆起。
对饮食敏感。
病程受环境或情绪因素影响。
白色划痕/延迟发白。
凡符合上述主要特征3项或3项以上,加次要特征3项或3项以上即可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2.康克非诊断标准
我国康克非根据国内情况对上述标准作了如下修改。
(1)主要特征
①瘙痒性、慢性、复发性皮炎,在婴儿、儿童期主要分布于面及四肢身屈侧,表现为炎性、渗出性、湿疹性皮损,青少年后主要分布于四肢屈面及(或)伸面,表现为苔藓化。
②个人或家庭中的遗传过敏史(哮喘、过敏性鼻炎、特应性皮炎)。
(2)次要特征
①遗传相关。早年发病;干皮症/鱼鳞病/掌纹症。
②免疫相关:Ⅰ型变态反应相关的:过敏性结膜炎/食物敏感/外周血嗜酸粒细胞增高/血清IgE增高/Ⅰ型皮试反应。
③免疫缺陷相关的。皮肤感染倾向(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单纯疱疹)/损伤的细胞免疫。
④生理及(或)药物学异常相关。面色苍白/白色划痕/乙酰胆碱延迟发白;毛周隆起/非特异性手足皮炎/眶周黑晕。
凡有以上主要特征或主要特征中第1项加次要特征中任何3项者(每1项中任何一点)可诊断为特应性皮炎。
3.Williams诊断标准
必须具有皮肤瘙痒史,加如下3条或3条以上:
(1)屈侧皮肤受累史,包括肘窝、腘窝、踝前或围绕颈一周(10岁以下儿童包括颊部)。
(2)个人哮喘或花粉热病史(或一级亲属4岁以下儿童发生特应性皮炎史)。
(3)全身皮肤干燥史。
(4)屈侧有湿疹。
(5)2岁前发病(适用于大于4岁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