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激素性脱发

第一节 雄激素性脱发

雄激素源性脱发又称“男性型脱发”或“早秃”,曾称为“脂溢性脱发”。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蛀发癣”,临床上男女均可发病,但以20~30岁的男性较为多见。根据相关文献报道,在我国,男性患病率约为21.3%,女性患病率约为6.0%。该病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有明显瘙痒感,额颞区及顶部渐进性脱发,继而形成高额,而枕区较少受累。雄激素源性脱发虽不影响身体健康,但却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和生活质量,如能及早诊治则可明显延缓脱发进展,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清代以前,对本病论述不多,直到公元1740年王洪绪《外科证治全生集》始有蛀发癣病名的出现。嗣后清·《外科证治全书》才对其病因、症状和治疗做了比较系统而简要的叙述。《外科证治全书·蛀发癣》说:“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作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