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会及医案
1.温阳通络法治疗全甲营养不良型甲真菌病经验
全甲营养不良型(TDO)多为老年人,常伴有内科疾病如糖尿病、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等,因此推测本型甲真菌病多为肢体远端血流减慢,影响微循环灌注,甲周微循环障碍所致。故本病的外治原则为温阳通络、杀虫止痒。有验方甲癣洗剂据此组方:丁香10g,川椒25g,辣椒10g,当归15g,蛇床子30g,黄连20g,紫草20g,射干30g,地肤子30g,生姜50g,大蒜30g,葱白25g,浸泡0.5小时后,放入自动煎药机中煎煮分装,每次中药煎煮2袋(约300ml)。
使用方法为:将两袋中药倒入塑料袋中,加一倍的开水(温度约45℃,不烫手即可),将病甲放入袋中,热水覆盖双手(药袋放入盛有热水的盆中,以维持温度),每日1次,时间为20分钟。用药前可用甲锉或刀片修剪指(趾)甲,每周1次。靶甲为指甲的甲真菌病患者用药3个月,靶甲为趾甲的甲真菌病患者用药4个月。
甲癣洗剂除治疗本病外,亦可用于治疗甲营养不良、瘀积性皮炎、萎缩及与代谢性疾病、末梢循环障碍有关的甲改变。本方依据温阳通络组方,以丁香、辣椒为君,二药相配,燥湿杀虫、温经通络;蛇床子杀虫解毒,当归活血祛瘀,共为臣药;黄连、地肤子、射干、紫草均为佐药,四药相配,可以佐制君、臣之药的温热之性,且可以佐助君臣之药的杀虫功效,又具有通经活络的作用;生姜、大蒜、葱白同为使药,均为温热之品。全方共奏温阳散寒、活血祛瘀之功。
2.甲真菌病合并湿疹治疗医案[李享,张苍,陈可平.中药治疗甲癣合并湿疹1例[J].北京中医药,2013(6):472-472.]
患者,男,72岁,2011年4月12日就诊。主诉:双手间断脱屑、干燥50余年伴指、趾甲变形30余年。刻诊:双手皮肤干燥伴脱屑、龟裂,无丘疹、水疱、糜烂,无明显瘙痒;双手第1、2、3、4指指甲及双足第1趾趾甲变形,甲板浑浊、无光泽、增厚,呈“钩”状,无明显疼痛及瘙痒。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弦。否认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病史,对磺胺类药物过敏。诊断为湿疹合并甲癣,证属脾虚湿盛、虫毒侵袭。以健脾利湿、解毒杀虫为治法。处方:金银花15g,百部10g,浙贝母10g,桑白皮15g,益母草30g,生薏苡仁15g,马齿苋30g,麦冬15g,焦三仙30g,鸡内金10g,茯苓皮30g,冬瓜皮30g,白鲜皮10g,地肤子10g。7剂,水煎服。外用:5%碘酊涂甲,每晚1次;复方苯甲酸软膏Ⅰ号涂甲,每日2次;联苯苄唑乳膏10g涂于脚缝,每日1次;重楼解毒酊每日泡脚3次,每次5ml;并用中药黑色拔膏棍外敷病甲,复方黄连膏外用润肤。
2011年4月20日二诊:患者皮损无明显变化,纳可,眠安,二便调。舌质暗红,苔薄白,脉沉。原方去百部,加黄精15g,生杜仲15g,枸杞子15g,补益肝肾。
2011年4月27日三诊:患者双手脱屑、龟裂明显减轻,病甲变薄,诉饭后腹胀,大便可。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上方去麦冬,加砂仁10g,健脾和胃。
2011年5月11日四诊:患者症状进一步缓解,纳、眠可,大便溏,每日1~2次。舌淡胖,苔白,脉弦。上方去砂仁,加莱菔子10g,理气导滞。外用药物一直同一诊。
2011年5月25日五诊:诉乏力,大便溏,每日1次,但较前好转,纳尚可,眠安。舌暗红,苔白滑,脉弦滑。上方去冬瓜皮、白鲜皮、地肤子,加三棱10g,首乌藤15g,丝瓜络20g,活血通络。因患者皮损逐渐好转,停用碘酊及复方苯甲酸,仅以重楼解毒酊泡洗双足、黑色拔膏棍外敷病甲。
2011年6月8日六诊:病甲肥厚较前减轻,双手手掌光滑,无明显脱屑,纳可,二便调,眠安好。舌边尖红,苔薄白,脉缓。上方去三棱、丝瓜络,加蒲公英15g,莲子心10g,清热泻火。
2011年7月6日七诊:甲癣及湿疹皮损明显好转。舌暗边尖红,苔薄白,脉弦。上方去生薏苡仁、枸杞子,加败酱草10g,旱莲草10g,清热祛火。佐以重楼解毒酊及复方黄连膏外用,脑血康胶囊口服。
2011年8月3日八诊:病甲基本如常,双手手掌光滑,无明显脱屑。予除湿丸口服,外用予重楼解毒酊及泡洗方,处方:苦参30g,蛇床子15g,黄柏20g,青花椒10g,马齿苋3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百部30g,防风10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14剂,泡洗。随访1年,病情平稳,无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