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应性皮炎
2025年09月26日
第二节 特应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AD)又称特应性湿疹、婴儿湿疹、屈侧湿疹、播散性神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皮炎、遗传过敏性湿疹、异位性湿疹等,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具有产生IgE倾向的慢性复发性、瘙痒性、炎症性皮肤病。婴儿期、儿童期或青少年期发病居多,皮损无显著特异性,临床治疗有一定难度。1925年,Coca采用了“特应性”这一术语,表示对食物和吸入性物质产生变态反应的遗传倾向,其表现为湿疹、哮喘及花粉症。1933年Wise和Sulzberger详细描述了本病的诊断,并命名为特应性皮炎。
纵观古籍,中医学中无“特应性皮炎”这一病名,但对特应性皮炎早有认识和记载,如根据其发病部位、发病特点及形态,与中医文献中许多病名相类似。常包括在疮、癣、风等病名之中,如“湿疮”“浸淫疮”“月蚀疮”“湿癣”“干癣”“湿毒疮”“纽扣风”“血风疮”“乳头风”“四弯风”“脐疮”“鼻瓷疮”等。《医宗金鉴·外科心法四弯风》说,“此证生在两腿弯脚弯,每月一发,形如风癣,属风邪袭入腠理而成,其痒无度,搔破津水,形如湿癣”,所描述的“四弯风”指的就是特应性皮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