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鉴别诊断
1.婴儿湿疹 特应性皮炎是慢性复发性疾病,早期表现与一般的婴儿湿疹非常相似,如面部出现对称性红斑、针头大小红色丘疹、鳞屑,严重时出现红肿、小水疱、糜烂及渗出等,常伴有很明显的瘙痒,所以很容易被误诊为一般的婴儿湿疹。但是,特应性皮炎还具有其他特点。
(1)症状比普通湿疹重:AD皮疹相比湿疹更广泛,常常波及婴儿的头皮及耳根部,严重时躯干、四肢甚至手足背均可受累,并且随着年龄增长,颈部、双肘窝、腿窝逐渐出现典型的肥厚、苔藓样皮疹。
(2)特应性皮炎更容易复发:时轻时重,病程常持续3个月以上。
(3)皮肤干燥: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儿皮肤异常干燥、粗糙。60%~70%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儿有哮喘、过敏性鼻炎或特应性皮炎的家族史。
(4)其他:另外,患有特应性皮炎的婴儿还可能有面色苍白、眼圈发黑、鱼鳞病、弥漫性头皮屑、唇炎等表现。
2.婴儿脂溢性皮炎 绝大部分发生在出生后的头三个月内,主要症状是红斑及鳞屑性损害,红斑为圆形或椭圆形,可向外扩展,有时融合成环状或多环状。斑上覆盖棕黄色和头皮粘连的油腻性鳞屑。多先从头部发病,最易侵犯头顶和前头发际处等皮脂分泌多的部位,一般无全身不适,基本不痒或仅有轻微瘙痒。3~4周可痊愈。
3.寻常性鱼鳞病 寻常性鱼鳞病可以是特应性患者的伴随现象,然而二者发病机制完全不同。该病是一种常见的遗传性角化病,常在婴幼儿发病。手背及四肢伸侧出现淡褐至深褐色菱形或多角形鳞屑,其边缘呈游离状,对称分布。下肢尤甚。严重时可波及躯干、四肢屈侧等部位,腋窝、臀裂常不累及。头皮可有轻度糠状鳞屑。手背常见毛囊性角化丘疹,掌跖常见线状皲裂和掌纹加深。损害轻重不等,一般无自觉症状。
4.神经性皮炎 特应性皮炎长期搔抓后发生苔藓样改变需与神经性皮炎相鉴别。神经性皮炎好发于颈部两侧、颈部、肘窝、腘窝、骶尾部、腕部、踝部,亦见于腰背部、眼睑、四肢及外阴等部位,皮疹相对局限,无明显的屈侧受累的特点,表现为融合成片的暗褐色丘疹,肥厚、苔藓样变,干燥、有细碎脱屑。自觉症状为阵发性剧痒,夜晚尤甚,影响睡眠。目前认为精神因素是发生神经性皮炎的主要诱因,往往缺乏遗传及过敏性因素的证据。
5.疥疮 是由疥螨寄生于人皮肤表皮层所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皮肤病。疥疮好发于皮肤细嫩、皱褶部位,常从手指缝开始,1~2周内可广泛传布至上肢屈侧、肘窝、腋窝前、乳房下、下腹部、臀沟、外生殖器、大腿内上侧等处,但不侵犯头部及面部。皮损主要为红色丘疹、丘疱疹、小水疱、隧道、结节。结节常见于阴茎、阴囊、少腹等处,自觉奇痒,夜间尤甚,常影响睡眠,由于剧烈的搔抓往往引起皮肤上出现抓痕、血痂,日久皮肤出现苔藓样变或特应性皮炎样变。实验室检查:疥虫隧道内,显微镜下可发现疥虫。通过病史和实验室检查查找疥虫,可与AD相鉴别。
6.结节性痒疹 发生在儿童的痒疹,又称Hebra痒疹或早发性痒疹、轻痒疹。多在儿童期发病,皮损开始主要为红色丘疹,粟粒至绿豆大小,也可以是风团或丘疹样荨麻疹样皮疹。以后成为孤立结节性丘疹或小结节损害。由于搔抓可以出现抓痕、血痂或特应性皮炎样改变。容易与特应性皮炎的痒疹相混淆。但痒疹发病四肢伸侧为常见部位,背部、头面部等均可发生。多见于秋季,自觉症状瘙痒剧烈,但常局限于损害本身,皮疹消退后留有色素沉着。也可以反复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