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会及医案
1.经验体会
(1)案例1 王世晶.苦柏汤外洗治疗龟头包皮炎[A].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第十一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男科学术大会暨重庆市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年男科学术大会论文集[C].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男科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2016:1.
王世晶用苦柏汤外洗治疗龟头包皮炎39例,有效率可达98%。药物组成:苦参、黄柏、百部、地榆、五倍子、黄芩、地肤子等,一剂水煎至200ml均两次浸泡龟头包皮,每次10分钟,自然晾干,1日1次,一周为一疗程。
(2)案例2 程华焱,康丽娟.龟头包皮炎治验一则[J].浙江中医杂志,2015,50(01):37.
徐某,男,45岁,2013年11月15日就诊。龟头包皮红肿痒痛1年余,经多次中西医结合治疗,症状时好时复发。专科检查:患者包皮过长,龟头及包皮内板红肿,局部潮湿,秽臭,有散在红色小丘疹,冠状沟局部浸润糜烂、瘙痒、疼痛,触之疼痛加剧,少量渗血,伴心绪烦乱,不能安睡,大便黏滞,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腻,脉滑数。否认不洁性交史。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未见明显异常,梅毒螺旋体抗体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PR)、梅毒密螺旋体血凝试验(TPHA)均阴性。西医诊断为包皮龟头炎,中医诊断为疳疮,湿毒蕴结。治宜清热解毒、渗湿化浊、祛风止痒。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野菊花、蒲公英、紫花地丁、天葵子各15g,薏苡仁30g,荆芥、防风、蝉衣、柴胡、甘草各6g。5剂。上方水煎3次,前2次各煎汁150ml,混匀,分为两等份,早晚分服。第3煎煎汁约300ml,纱布过滤,放凉后浸泡龟头5分钟左右,日2次,连用5日。1周后电话随访告愈,1个月后电话随访未复发。
按:龟头炎是指阴茎头黏膜的炎症,临床上常与包皮炎同时存在,故称为龟头包皮炎,是龟头与包皮的浅表性炎症。属中医学袖口疳、阴头疱、阴头风范畴。因坐卧湿地,或性交不洁,或接触某些物质,使毒邪侵及包皮和龟头所致;或因包皮过长或包茎,败精浊物残留凝结引起;或饮食不洁,内生湿热;或情志不遂,气郁化火,房事过度,相火扰动,火热酿毒,下注阴茎而成。先天禀赋不足是基础,湿、热、毒邪,内侵肝脉,下绕阴器以致脉络瘀阻,而皮肤红肿、渗液;若湿热郁久,热盛肉腐,则局部溃烂化脓。本例患者为包皮过长,长期不洗,败精浊物残留凝结,加之饮食肥甘厚味,湿热毒邪瘀滞于阴茎肌腠之间而发为本病,治宜清热解毒、渗湿化浊、祛风止痒,予五味消毒饮加减治疗。本方出自清代吴谦等编撰的《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一书,为外科治疗疮痈疖肿的良方。方中金银花最善清热解毒;蒲公英为清热解毒、消痈散结之佳品,主治内外热毒疮痈诸证,与紫花地丁相配,善清血分之热结;野菊花入肝经,专清肝经之火;天葵子清热解毒、消肿止痛、善除三焦之火。另加薏苡仁健脾渗湿、清热消痈;荆芥、防风、蝉衣取之明代医学家陈实功的《外科正宗》消风散之意,具有祛风止痒之功;《医林绳墨》曰:“阴茎之病,亦从乎肝治”,故予柴胡疏肝散引药直达肝经;甘草调和诸药。在口服基础上采用局部浸泡外洗,直接作用于病灶,使湿毒直接清除,增强了疗效,促进疮疡病愈。
2.医案
选自:《蒲辅周医案》
邹××,男,62岁,1960年6月28日往诊。患者龟头肿起水疱已十余日,有2个溃疡,经内服外治,肿溃未消,腹股沟淋巴结亦肿大;脉洪数有力,舌红、苔黄腻,小便黄,大便正常。其人体壮实,善饮酒,喜水果,属酒火水湿郁蒸,湿热注入下焦。以清热利湿为治。
处方:龙胆草(酒炒)7.5g,黄芩(酒炒)7.5g,焦栀子7.5g,泽泻10g,赤小豆15g,木通7.5g,山茵陈15g,豆卷15g,甘草梢10g,黄柏(盐水炒)7.5g,川萆薢10g。
复诊:诸证如前,饮食和大小便俱正常,黄苔略减,脉势稍缓,原方去黄芩加银花藤20g,土茯苓25g,水煎温服。
三诊:龟头溃疡渐愈,肿消,黄腻苔再减,脉右缓和,左关微弦数,继以清利湿热为治。
处方:土茯苓25g,银花藤15g,炒黄柏5g,泽泻10g,山茵陈15g,炒栀子7.5g,川萆薢15g,蒲公英(布包)15g,甘草梢5g,豆黄卷15g,白通草5g。
服后肿消溃平而愈。
按:此证由湿热盛于中而注于下,前阴为宗筋所主,厥阴所司,连少腹,故腹股沟淋巴亦肿大,厥阴、少阳同司相火,湿热蕴聚成毒,故用苦寒直折之法,相火不炽而肝胆得治,湿热得清,何患其肿不消,其溃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