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中医治疗方面,临床多为个别案例报道,总结很少。根据中医辨证论治的观点,可分以下几型。
1.脾虚湿盛 常用参苓白术散(人参、茯苓、白术、扁豆、陈皮、旱莲草、山药、炒薏仁、桔梗、大枣)加减。
2.气血两虚 药用八珍汤(当归、川芎、生地、白芍、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加减。
3.气滞血瘀 行气活血,当属血府逐瘀汤(当归、生地、桃仁、红花、枳壳、甘草、赤芍、柴胡、川芎、桔梗、牛膝)加减。
4.血虚风燥 可用消风散(荆芥、防风、蝉蜕、柴胡、麻仁、苦参、苍术、知母、石膏、牛蒡子、木通、当归、生地黄、甘草)加减。
此外,煎煮中药第三遍的汤汁往往可以用来做熏洗湿敷,尤其是在渗液时效果很好。一些经典的古方外用药也可以应用,如黄连膏、金黄膏、青黛散、解毒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