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验体会及医案

八、经验体会及医案

1.裘沛然医案

选自:《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医生:裘沛然

科室:中医内科

姓名:金某

性别:女

节气:清明

主诉:脱发半年。

现病史:头顶部头发稀少可数,头皮显露,日渐加甚已达半年;并伴有口渴喜饮,头晕偶见,耳鸣目糊,腰酸不舒,精神欠佳;苔薄白,质稍红,脉弦细。

既往史:否认疾病史,否认特殊药物使用史。

个人史:生于原籍,长期居住上海,否认疫水接触史,饮食清淡。

过敏史:否认过敏史。

婚育史:已婚已育。

家族史:否认家族传染病及遗传病史。

舌质:稍红

舌苔:薄白

脉象:细脉,弦脉

辨证分析:肾精不足,虚火上炎,精枯火盛则毛发失养而落。

中医诊断:油风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治则治法:滋肾泻火

方剂组成:炙龟甲18g,鹿角粉3g,枸杞子9g,仙茅15g,仙灵脾12g,菟丝子12g,补骨脂15g,生甘草6g,全当归9g,川石斛12g,大熟地24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青防风9g。

用法:7剂,日一剂,水煎。

【二诊】

就诊时间:1974-04-12

病情变化:头发逐渐长出,色泽日渐加深。

舌质:淡

舌苔:薄白

脉象:弦脉

辨证分析:初诊辨证正确,效不更方。

方剂组成:炙龟甲18g,鹿角粉3g,枸杞子9g,仙茅15g,仙灵脾12g,菟丝子12g,补骨脂15g,生甘草6g,全当归9g,川石斛12g,大熟地24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青防风9g。

用法:7剂,日一剂,水煎。

【三诊】

就诊时间:1974-05-12

病情变化:精神转佳,脱发现象稍改善。

舌质:红

舌苔:薄白

脉象:弦脉

辨证分析:初诊辨证正确,效不更方。

方剂组成:制首乌9g,炙龟甲18g,鹿角粉3g,枸杞子9g,仙茅15g,仙灵脾12g,菟丝子12g,补骨脂15g,生甘草6g,全当归9g,川石斛12g,大熟地24g,生黄芪15g,生白术15g,青防风9g。

用法:14剂,日一剂,水煎。

按:裘老以龟鹿二仙膏为主方,滋补肝肾,配当归、熟地黄、石斛以增强补肾养血润燥之力,结合仙茅、仙灵脾、菟丝子、补骨脂以从阳中求阴,后配玉屏风散以益气固表,调整机体的免疫力。由此可见治病必求于本,治标往往只能见到短暂的收获,而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

2.禤国维医案

选自:《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摘要:患者杜某,女,32岁,发现头部脱发伴头皮油腻1个月,见额角、头顶头发易脱落、稀疏,头皮油腻,微痒,伴有心烦、口苦,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偏干;舌红,苔黄腻,脉细数。诊其为发蛀脱发(脂溢性脱发),证属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治以滋阴降火,养发生发,以自拟脂溢性脱发方加减,治疗4次,患者共服药65剂,诸证改善,显效。

医生:禤国维

姓名:杜某

性别:女

就诊时间:2008-10-13

节气:霜降前第10天

主诉:发现头部脱发伴头皮油腻1个月。

现病史:缘患者1个月前发现额角、头顶头发易脱落,头皮油腻,微痒,伴有心烦、口苦,曾服维生素、中药治疗,效果欠佳。平素工作紧张,作息欠规律。

刻诊:额角、头顶头发易脱落,头皮油腻,微痒;伴有心烦、口苦;纳可,眠差,小便调,大便偏干。

既往史:无特殊。

婚育史:平素月经正常。

脉搏:额角、头顶头发脱落、稀疏,头皮油腻。

舌质:红

舌苔:黄腻

脉象:细数

辨证分析:患者平素工作紧张,作息欠规律,“阳气者烦劳则张”,相火易于偏亢,灼伤阴液则表现为大便干,舌红脉细数;阴虚不能制阳,相火上熏头面则出现额角、头顶头发脱落,头皮油腻,瘙痒,心烦,口苦,眠差,苔黄腻。故辨为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

治则治法:滋阴降火,养发生发

方名:脂溢性脱发方

方剂组成:松针15g,蒲公英20g,女贞子20g,丹参(后下)20g,蔓荆子15g,桑椹子20g,旱莲草15g,侧柏叶15g,生地15g,茯苓20g,桑白皮15g,牡蛎(先煎)30g,布渣叶15g,桑寄生15g,甘草10g。

用法:每日1剂,水煎服。

其他:滋阴祛脂口服液,口服;祛脂生发酊外用;茶菊脂溢性外洗液外用。

医嘱:①饮食禁忌:少食甜食、油腻、难消化的食物。②注意休息,避免过度紧张和熬夜。③保持皮肤清洁。

【二诊】

就诊时间:2008-10-20

舌质:红

舌苔:黄腻

辨证分析:前方滋阴降火,阴液得滋,故大便变通畅,相火得涵,故头面油腻、心烦、口苦诸证好转;头发脱落为相火上炎,毛发失荣。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

治则治法:滋阴降火,养发生发

方剂组成:松针15g,蒲公英20g,女贞子20g,丹参(后下)20g,蔓荆子15g,桑椹子20g,旱莲草15g,侧柏叶15g,生地15g,茯苓20g,桑白皮15g,首乌15g,布渣叶15g,桑寄生15g,甘草10g。

其他:滋阴祛脂口服液,口服;祛脂生发酊外用;茶菊脂溢性外洗液外用。

预后:有效,改善。

【三诊】

就诊时间:2008-11-03

舌质:红

舌苔:微黄腻

辨证分析:脱发减少,油腻减轻,无明显心烦口苦为肾阴得充,阴能制阳,相火敛降;少许新发长出为毛发得以濡养。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

治则治法:滋阴降火,养发生发

方剂组成:松针30g,蒲公英20g,女贞子20g,丹参(后下)20g,蔓荆子15g,桑椹子30g,旱莲草15g,侧柏叶15g,生地15g,茯苓20g,桑白皮15g,首乌20g,布渣叶15g,桑寄生15g,白蒺藜15g,甘草10g。

其他:滋阴祛脂口服液,口服;祛脂生发酊外用;茶菊脂溢性外洗液外用。

预后:有效,改善。

【四诊】

就诊时间:2008-12-03

舌质:红

舌苔:微黄腻

辨证分析:无明显脱发、新发长出、头发干爽为肾阴充足,相火敛降,毛发得荣之象。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

治则治法:滋阴降火,养发生发

方剂组成:松针30g,蒲公英20g,女贞子20g,丹参(后下)20g,蔓荆子15g,桑椹子30g,旱莲草15g,侧柏叶15g,生地15g,茯苓20g,桑白皮15g,首乌20g,布渣叶15g,桑寄生15g,白蒺藜15g,甘草10g。

其他:滋阴祛脂口服液,口服;祛脂生发酊外用;茶菊脂溢性外洗液外用。

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按:传统中医学认为脂溢性脱发主要由于素体血热,复感风邪,郁阻毛窍,影响毛发生长;或因嗜食肥甘厚腻、烟酒、辛辣致脾胃运化失调,湿热内生,上蒸头面,侵蚀发根而致毛发脱落。禤老则认为素体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相火上灼而致毛发失荣也是导致脂溢性脱发的一个重要原因,本案患者平素工作紧张,作息欠规律,内经云:“阳气者烦劳则张”,故患者相火易于浮亢,灼伤阴液则表现为大便干,舌红脉细数;阴虚不能制阳,相火上熏头面则出现额角、头顶头发脱落,头皮油腻,瘙痒,心烦,口苦,眠差,苔黄腻等,证属肾阴不足,相火过旺,上熏头面。禤老用自拟脂溢性脱发方加减,方中用生地、女贞子、旱莲草、桑寄生滋阴、益肾、凉血,使肾阴得滋、相火得降,以治其本;牡蛎潜阳;桑白皮、蒲公英清泻肺热而凉血;丹参、侧柏叶活血祛瘀;蔓荆子、白蒺藜祛风止痒;布渣叶化湿祛脂;松针、桑椹子、首乌养发荣发;茯苓、甘草健脾助诸药运转,使阴阳平,血热淤滞除,故显效迅速。

3.欧阳恒医案

选自:《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摘要:患者于200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发脱落现象,每当梳理头发时则见脱发数根,开始未予注意,最近2天,脱发增多,遂来求治。就诊时患者诉失眠健忘,纳差,神疲乏力。查:神清,表情淡漠,形体消瘦。专科检查:头发较稀疏,发质根细枯槁,头顶部脱落甚为显著,呈围城状,皮色油光,可见较多头皮屑。舌质淡,少苔,脉沉细。

医生:欧阳恒

姓名:陆某

性别:男

就诊时间:2002-07-08

节气:小暑

主诉:脱发3个月,脱落根数日趋增多。

现病史:患者于2002年4月,无明显诱因出现头发脱落现象,每当梳理头发时则见脱发数根,开始未予注意,最近2天,脱发增多,遂来求治。

刻诊:失眠健忘,纳差,神疲乏力。

既往史:腰椎骨质增生史。

婚育史:26岁结婚,育有一子,配偶及儿子均体健。

体温:36.6℃

血压:140/75mm Hg

呼吸:21次/分钟

舌质:淡

舌苔:少苔

脉象:沉细

专科检查:头发较稀疏,发质根细枯槁,头顶部脱落甚为显著,呈围城状,皮色油光,可见较多头皮屑。

辨证分析:《外科证治全书》:“蛀发癣,头上渐生秃斑,久则运开,干枯作痒,阴虚热盛,剃头时风邪袭入肌腠,博聚不散,血气不潮而成”。患者形体消瘦,属阴虚之体,阴虚血燥,营血无以营养毛发,血燥津亏,清窍失养,出现失眠健忘,纳差,神疲乏力。本案从阴血亏虚,阴虚血燥论治。方以祛风换肌散和滋阴除湿汤加减,两方合用,取名为滋阴养血汤,方中加虎杖、山楂以滋阴健脾,消食祛脂。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阴虚血燥

治则治法:滋阴润燥,养血和营

方名:祛风换肌散和滋阴除湿汤加减,滋阴养血汤

方剂组成:全当归12g,胡麻仁10g,苍术10g,石菖蒲8g,苦参15g,天花粉15g,川芎10g,威灵仙10g,羌活10g,山楂15g,虎杖15g,黄芩10g,赤芍10g,生地15g,泽泻10g,甘草6g。

用法:10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饮食清淡,忌过食甜食及肥甘之品。

【二诊】

就诊时间:2002-07-20

舌质:淡

舌苔:薄白

辨证分析:患者目前失眠健忘,神疲乏力,在原治疗基础上改汤药蜜制成丸,加强补脾益肾功效。

中医诊断:发蛀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阴虚血燥

治则治法:滋阴润燥,养血和营

方名:祛风换肌散和滋服除湿汤加减,滋阴养血汤

方剂组成:全当归12g,胡麻仁10g,苍术10g,石菖蒲8g,苦参15g,天花粉15g,川芎10g,威灵仙10g,羌活10g,山楂15g,虎杖15g,黄芩10g,赤芍10g,生地15g,泽泻10g,甘草6g,处方改制成蜜丸,一日一粒,一天一次。

医嘱:注意休息,忌辛辣甜食之品。

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4.高体三医案

选自:《世中联名老中医典型医案》

摘要:本案是活血化瘀疏肝理气治疗脱发。患者练某于2009年8月28日初诊。主诉脱发5年余。中医诊断为脱发,西医诊断为脂溢性脱发,经以高老诊治治疗,结果基本治愈。

医生:高体三

姓名:练某

性别:男

就诊时间:2009-08-28

节气:处暑后第5天

主诉:脱发5年余。

现病史:脱发5年多,发病前无明显诱因出现毛发逐渐变稀,诊为脂溢性脱发,曾使用章光101等多种育发产品,效果不佳,头发依然渐稀。就诊时巅顶处毛发稀疏,自诉手抚摸头发即有脱落,头皮发痒。

刻诊:巅顶处毛发稀疏,自诉手及头部即脱落,头皮发痒,头部油脂分泌旺盛。

既往史:既往体健。

婚育史:已婚三年,育一。

舌质:暗,体胖大,有齿痕

舌苔:苔白

脉象:脉弦缓

辨证分析:患者头部发痒,头部油脂分泌,湿热上蒸,则毛孔堵塞,发根失养而脱。湿热为其外在表现。脾虚生湿,木郁化热,其本在肝脾;患者肾精不足,若肾精充足,则虽湿热蕴蒸,发也不至于脱落。如《内经·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脱发日久,血虚日久必致瘀。

中医诊断: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肝脾肾功能失调

治则治法:养血活血,温补三阴

方名:血府逐瘀汤,自拟方

方剂组成:川芎30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5g,怀牛膝15g,炙麻黄6g,附子3g,细辛3g,桂枝15g,茯苓30g,党参15g,干姜6g,首乌20g,旱莲草15g。

用法: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二诊】

就诊时间:2009-09-04

舌质:淡,齿痕。

舌苔:苔白

辨证分析:药已中病,效不更方。加入健脾祛湿之品。

中医诊断: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肝脾肾功能失调

治则治法:养血活血,温补三阴。

方剂组成:川芎30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15g,炙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5g,怀牛膝15g,炙麻黄6g,附子6g,细辛3g,桂枝15g,茯苓30g,党参15g,干姜6g,首乌20g,旱莲草15g,泽泻20g,白术10g,生姜30g。

用法:24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预后:有效,改善。

【三诊】

就诊时间:2009-10-13

舌质:暗,齿痕

舌苔:苔薄黄

辨证分析:加大温经通脉力度,加入滋阴清热之品。

中医诊断: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肝脾肾功能失调

治则治法:养血活血,温补三阴

方名:血府逐瘀汤,自拟方

方剂组成:川芎30g,当归15g,生地15g,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20g,炙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5g,怀牛膝15g,炙麻黄10g,附子10g,细辛3g,桂枝20g,茯苓30g,党参15g,干姜15g,首乌20g,旱莲草20g,泽泻20g,白术10g,黄芩15g,生姜30g。

用法:12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四诊】

就诊时间:2009-10-27

舌质:舌体胖大,齿痕,暗红

舌苔:苔腻微黄

辨证分析:患者手心热,加入清肝热止汗之品。

中医诊断:脱发

西医诊断:脂溢性脱发

中医证候:肝脾肾功能失调

治则治法:养血活血,温补三阴

方名:血府逐瘀汤,自拟方

方剂组成:川芎30g,当归15g,生地20g,桃仁10g,红花10g,赤白芍各20g,炙甘草10g,枳壳10g,桔梗10g,柴胡15g,怀牛膝15g,炙麻黄10g,附子10g,细辛3g,桂枝20g,茯苓30g,党参15g,干姜15g,首乌20g,旱莲草20g,泽泻20g,白术10g,黄芩15g,丹皮15g,生姜30g。

用法:6剂,每日1剂,水煎服。

医嘱:慎食辛辣凉食;畅情志;勿过劳。

预后:显效,明显改善。

按:“脱发”一证多由饮食肥甘厚味,精神压力过大,病后体虚等原因导致发失血养而脱落。而本案辨证有三点应注意,一是患者头部发痒,头部油脂分泌,湿热上蒸,则毛孔堵塞,发根失养而脱。湿热为其外在表现。脾虚生湿,木郁化热,其本在肝脾;二是患者肾精不足,若肾精充足,则虽湿热蕴蒸,发也不至于脱落,如《内经·六节藏象论篇》云:“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三是患者脱发日久,血虚日久必致瘀,故治宜养血活血,温补三阴。方选血府逐瘀汤,方中柴胡、黄芩、当归、生地,疏肝清热,养血润燥。桃仁、赤芍、红花入肝逐瘀活血,有温经通脉之功。血不得气不走,气不得血不行,川芎为血分之气药;枳壳擅长理气疏肝,二味合用,协本方活瘀理气,共有调和肝脾作用。桔梗归入肺经,可载药上行;牛膝归经肝肾,可引药下达。党参、干姜、茯苓、甘草,健脾益气祛湿,以资气血生化之源,生血养发。加入麻黄、附子、细辛,以加强温经通络力度。何首乌、旱莲草,滋补肝肾,养血益精。二诊加入白术、泽泻,健脾祛湿。三诊附子、干姜、桂枝加量,加大温经通脉力度。加入黄芩滋阴清热。四诊患者手心热,加入清肝热止汗之品。诸药合用湿热得清,瘀滞得活,三阴得调,脱发自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