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西医治疗

六、西医治疗

1.全身治疗

(1)应用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和谷胱甘肽:维生素C能阻止黑色素的氧化过程,抑制黑色素形成;谷胱甘肽作为抗氧化酶的辅酶或参与酶的作用,减少不饱和脂肪酸的抗氧化作用,消除自由基。两者可口服或静脉注射。

(2)沙棘冲剂:沙棘为胡颓子科、酸刺属植物,含有丰富的黄体酮类、维生素类、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有机酸及微量元素。每次1袋(15g),每日3次,有效率达86.67%,远期效果也满意,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2.局部治疗

(1)氢醌:氢醌又名对苯二酚。它由苯胺氧化成苯醌,再经还原而成。氢醌治疗黄褐斑有效率70%以上。氢醌临床上主要用于黄褐斑和炎后色素沉着的治疗。医院制剂常用浓度为3%或4%。市场零售产品的浓度一般是2%或低于2%。一般低浓度时,不良反应少,但其效果稍差,起效时间也长,浓度高时,则结果相反。氢醌应用的局部不良反应有局部刺激性、接触性皮炎、色素减退斑。色素减退一般可以复色,但有时会持久存在,特别在高浓度时更易发生。氢醌外用时应局限于色斑。当它与皮质类固醇以及维A酸药物合用时,可以大大提高疗效和减少副作用。

(2)壬二酸:又名杜鹃花酸,它可选择作用于功能活跃的黑素细胞,对正常的黑素细胞影响较小。体外试验表明它能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的形成,并对黑素细胞的超微结构有损伤。该药治疗黄褐斑疗效显著,推荐度为20%,相当于4%的氢醌。每日外用1~2次,持续3~6个月以上,有效率达70%以上。个别患者会在外用部位发生轻微接触性皮炎。

(3)曲酸:又名麴酸,使用浓度一般为1%~3%,其脱色机制是酪氨酸酶含有金属铜离子,曲酸能与铜离子螯合,影响酪氨酸酶活性,从而减少黑素的合成。部分患者用药后有面部潮红和灼热,尤见于高浓度时。

(4)皮质类固醇:皮质类固醇可影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的产生,也可能直接作用于黑素细胞影响黑素合成。一般推荐用0.1%曲安奈德、0.1%地塞米松等。皮质类固醇制剂治疗黄褐斑时应与氢醌和维A酸混合使用。

(5)全反式维A酸:调节黑素细胞功能,减少黑素体输入角质细胞,同时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减少黑素形成。涂抹,每日两次。外用维A酸的副作用是刺激反应,如产生红斑和鳞屑。现仍不知维A酸是否会分泌到乳剂中而产生致畸作用,但制造商告诫,哺乳期妇女应慎用。

(6)熊果苷:酪氨酸酶活性抑制药,与全反式维A酸联用效果较好,外用3%熊果霜剂或洗剂,每日2次,有效率为71.4%。

(7)金属硫蛋白(MT):其分子量很小,对自由基有很强的清除能力。对黄褐斑患者来讲,外源性补充MT非常必要。它能够清除体内的自由基,防止脂质过氧化,使细胞尤其是细胞膜中的不饱和脂肪得以保护,从而起到保护细胞膜流动性,防止细胞衰老的作用,也能使丙二醛的产生减少,色素沉着减少。迄今为止,MT是清除自由基最强的蛋白质之一,它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SOD的1万倍以上,作为祛斑产品,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是当今世界上较热门的研究课题。

(8)激光:Q开关或红宝石激光对浅肤色患者有效,只破坏色素颗粒或色素细胞,而邻近的正常细胞不被破坏,而使其损伤降至最低。铜气激光、氩激光都是利用类似于选择性光热分解的原理,以表皮黑色素为目标的激光,疗效不稳定。如设定更高的能量输出,则有产生色素减退,色素沉着和瘢痕的危险,且这些激光器价格都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