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五、中医特色治疗

1.辨证论治

(1)风热内蕴证

临床表现:皮疹数目多,为小而光滑的硬质扁平丘疹或结节,呈淡红色;伴心烦口燥;舌红,苔薄,脉浮。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消疹。

方药:消风散。当归10g,生地黄15g,防风15g,蝉蜕10g,知母15g,苦参10g,胡麻仁20g,荆芥15g,苍术15g,牛蒡子15g,石膏20g,甘草10g,木通10g。

加减:若皮疹较硬者,可加海藻、穿山甲以增软坚散结之力;若心烦甚者,可加黄连、灯心草以增清心除烦之功;若大便秘结者,可加大黄、芒硝以泻火解毒。

(2)气血瘀滞证

临床表现:皮疹紫红,浸润较深,似持久环状红斑或环状扁平苔藓;舌质暗红,或边有瘀点,脉涩。

治法:活血行气,祛瘀通络。

方药:身痛逐瘀汤。秦艽15g,川芎10g,桃仁10g,红花10g,羌活10g,没药10g,当归10g,五灵脂10g,香附10g,牛膝10g,地龙5g。

加减: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后下)通腑泄热;浸润深者,加赤芍、牡丹皮凉血清热;发于面部者,加菊花、白芷清热消肿。

2.外治法

(1)用15%硫黄膏或黄连膏,取少许敷于患处。硫黄膏配制之法为硫黄5~10g,凡士林90~95g。将硫黄研细末,与凡士林调匀即成,黄连膏配制方法为黄连9g,当归15g,黄柏9g,生地黄30g,姜黄9g,麻油360g,白蜡120g。上药除白蜡外,入麻油内浸1天后,用文火熬至药枯,去渣滤清,再加入白蜡文火徐徐收膏。

(2)有溃烂者,用青黛膏。青黛散75g,凡士林适量。先将凡士林熔化冷却,再将药粉徐徐掺入即成,外涂,3次/日。

3.中成药

(1)小金丹。每次1丸,重者2丸,用陈酒送服。取汗。

(2)梅花点舌丹。每次10丸,每天3次;舌下含服。

(3)血府逐瘀胶囊。每粒0.4g,每次6粒,每天2次,温开水送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