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五、中医特色治疗

本病以凉血清热、解毒化瘀为基本治则。发于头面者,须兼散风清火;发于胸腹腰胯者,须兼清肝泻脾;发于下肢者,须兼利湿清热。在内治同时结合外敷、熏洗、砭镰等外治法,能提高疗效、缩短疗程、减少复发。若出现毒邪内攻之证,须中西医综合救治。积极处理皮肤黏膜破损,有助于预防发病或减少复发。

1.内治法

(1)风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头面部,皮肤焮红灼热,肿胀疼痛,甚则发生水疱,眼胞肿胀难睁;伴恶寒,发热,头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解毒。

方药:普济消毒饮加减。大便干结者,加生大黄、芒硝;咽痛,加生地黄、玄参。

(2)肝脾湿火证

证候:发于胸腹腰胯部,皮肤红肿蔓延,摸之灼手,肿胀疼痛;伴口干且苦;舌红,苔黄腻,脉弦滑数。

治法:清肝泻火利湿。

方药:柴胡清肝汤、龙胆泻肝汤或化斑解毒汤加减。

(3)湿热毒蕴证

证候:发于下肢,局部红赤肿胀、灼热疼痛,或见水疱、紫斑,甚至结毒化脓或皮肤坏死,或反复发作,可形成大脚风;伴发热,胃纳不香;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利湿清热解毒。

方药:五神汤合萆薢渗湿汤加减。肿胀甚或形成大脚风者,加防己、赤小豆、丝瓜络、鸡血藤等。

(4)胎火蕴毒证

证候:发生于新生儿,多见臀部,局部红肿灼热,常呈游走性;或伴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恶心呕吐。

治法:凉血清热解毒。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黄连解毒汤加减。壮热烦躁,甚则神昏谵语者,加服安宫牛黄丸或紫雪丹;舌绛苔光者,加玄参、麦冬、石斛等。

2.外敷法 用玉露散或金黄散,以冷开水或鲜丝瓜叶捣汁或金银花露调敷。或鲜荷花叶、鲜蒲公英、鲜地丁全草、鲜马齿苋、鲜冬青树叶等捣烂湿敷。干后调换,或以冷开水时时湿润。

3.其他疗法

(1)砭镰法:患处消毒后,用七星针或三棱针叩刺患部皮肤,放血泄毒。此法只适用于下肢复发性丹毒,禁用于赤游丹毒、抱头火丹患者。

(2)挑刺拔罐法:患者选择合适的体位。病变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以消毒的三棱针在红斑中心点刺4~5次后,以闪火法拔罐于点刺部位,留罐5~8分钟。点刺出血4~5ml,罐具数量要根据红斑的大小来选择,1~4罐不等,每日一次,此法适合于下肢丹毒。

(3)刺络拔罐法:患者取合适体位。病变局部常规消毒后,医者以三棱针快速点刺数处,随即以闪火法在点刺出血处拔罐,留罐5分钟。起罐后,取患侧委中穴,以同样方法刺络拔罐。本法可配合毫针针刺疗法,针刺双侧曲池、足三里、血海、阴陵泉。针刺得气后留针30分钟,并在病变局部施以毫针散刺法,每日治疗1次。本法适用于下肢丹毒。

(4)针罐法:患者取合适体位。常规消毒后,以三棱针点刺膈俞(第7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出血,或者以梅花针叩刺大椎穴(第7颈椎棘突下凹陷中)、病变局部出血,然后在点刺或叩刺出血部位用闪火法拔罐,留罐10分钟,每日治疗1次。对于轻症患者只需治疗1次;较重者及缠绵不愈者,每日治疗1次,4日为一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