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临床表现

二、临床表现

根据病变范围及有无系统受累可分为局限性硬皮病和系统性硬皮病两型。

(一)局限性硬皮病

主要侵犯皮肤某一局部,病程缓慢,儿童和成人均可罹患,有斑状硬皮病和线状硬皮病两型。

1.斑状硬皮病 又称硬斑病,躯干部多见。皮损可单发或多发,开始为圆形、椭圆或不规则形淡红色水肿性斑片,钱币大小或更大,稍高出皮面,经久不退,逐渐扩大并硬化,数月后红色变淡,周围可有紫红色晕,中央略凹陷而呈蜡黄色或象牙色泽,表面干燥、无汗,毳毛逐渐消失,触之皮革样硬度。病变可持续数年至数十年,数年后皮损硬度可减轻,局部变薄、萎缩,留有轻度色素沉着。因其病变较表浅,不累及筋膜,故一般不影响肢体功能(图10-5)。

2.线状硬皮病 多累及儿童和青少年。皮损常沿单侧肢体呈线状或带状分布,初发时常为一带状红斑,发展迅速,早期即发生硬化,可累及皮肤、皮下组织、肌肉和筋膜,最终硬化并固定于下方的组织而致严重畸形,运动受限或引起肢体挛缩及骨发育障碍;在额部和头皮处可表现为单侧皮肤、皮下组织和颅骨的萎缩,呈刀劈状,可伴脱发,称刀砍状硬皮病(图10-6)。

(二)系统性硬皮病

为累及皮肤和内脏多系统多器官的硬皮病,多累及中青年女性。临床分为肢端型和弥漫型两型,其中肢端型占95%左右,病程缓慢。

1.前驱症状 如雷诺现象、关节痛、不规则发热、体重减轻等。其中雷诺现象有特征性,往往为首发症状,表现为双手出现阵发性苍白、发冷、麻木,后变青紫,再转为潮红。由雷诺现象到发生皮肤硬化时间从几年至十余年不等。

2.皮肤黏膜损害 面部和双手最先受累,病程可分为水肿期、硬化期和萎缩期。初期皮肤有浮肿发紧感,随后进入硬化期,表现为皮肤变硬、变紧,不易捏起,表面呈蜡样光泽,进一步发展可逐渐累及前臂、上臂、腹部,影响肢体活动、呼吸运动等。口、咽部黏膜可干燥萎缩。

典型手部表现为手指硬化如腊肠样或呈爪形,指端皮肤可发生坏死和溃疡,不易愈合,久之手指末节吸收变短,有时可有软组织钙化。典型面部表现为面部皱纹消失、表情丧失呈假面具样,鼻尖似鹰嘴状,口唇变薄,口周皮肤皱褶呈放射状沟纹,张口受限;面部弥漫性色素沉着,发际部色素减退的基础上出现毛囊性色素岛,还可出现点状毛细血管扩张。

3.血管损害 表现为血管(特别是动脉)内膜增生、管腔狭窄,对寒冷及情绪刺激的舒缩反应异常。

4.骨关节和肌肉损害 可表现为指、腕、膝和踝关节发生对称性疼痛、肿胀和僵硬;近端肌无力和肌痛,晚期可出现肌肉萎缩;骨受累表现为骨质吸收,出现牙齿松动等。

5.内脏损害 半数以上患者可累及消化道,表现为吞咽困难、胃肠蠕动减弱、吸收不良和脂肪泻等;约2/3患者肺部受累,出现间质性肺炎和肺纤维化等多种病变,常为系统性硬皮病的主要死因;心脏受累可引起心电图异常、心功能不全等;肾脏受累时可出现高血压、蛋白尿、血尿、尿毒症等;其他尚有末梢神经炎、多汗、贫血等。

CREST综合征为肢端型硬皮病的一种特殊类型,由下列五种临床表现组成:皮肤钙化(calcinosis cutis)、雷诺现象(Raynaud’s phenomenon)、食管功能异常(esophageal dysmotility)、肢端硬化(sclerodactyly)和毛细血管扩张(telangiectasia),此型患者较少发生肾脏和肺部损害,预后较好。

弥漫型硬皮病占系统性硬皮病的5%,一开始即为全身弥漫性硬化,无雷诺现象及肢端硬化,病情进展迅速,常在2年内发生全身皮肤和内脏广泛硬化,预后较差(图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