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1)辨证论治
①血热偏盛证
证候:患者以青壮年多见,头发由焦黄逐渐变成早白,病程有的数年不再发展,有的迅速发展为全白;兼有烦躁易怒,咽干口渴,头部烘热,小便短赤,大便黏腻;舌红少苔,脉滑。
治法:凉血乌发。
方药:草还丹或女贞子膏。常用中药如地骨皮、生地黄、菟丝子、牛膝、远志、石菖蒲、女贞子、巨胜子等。若热盛化燥,伤阴耗液,加丹皮、天冬、麦冬、茺蔚子以清润之;若烦躁易怒,加生赭石、生磁石、珍珠母以重镇之。
②情志烦劳证
证候:情志不遂,或者烦劳太过,常常促使头发在较短时间内,迅速发白,甚至全部变白,病变多从两侧鬓角开始;伴有精神抑郁,纳谷不香,胁肋胀满,脘腹胀闷,口干咽燥;舌红,苔薄黄或微腻,脉弦数。
治法:疏肝解郁,佐以养心健脾。
方药:归脾汤、越鞠丸加减。常用中药如人参、茯神、白术、黄芪、当归、酸枣仁、龙眼肉、炙甘草、远志、木香、苍术、香附、川芎、神曲、炒栀子。若伴有失眠加合欢皮、郁金等。
③精虚血弱证
证候:患者多为四十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白发循序渐进发展;伴有头昏眼花、视物不明、健忘、腰膝酸软、不耐劳作;舌淡红或伴有裂纹,苔少,脉象虚细弱。
治法:补肾益精。
方药:七宝美髯丹。常用中药如何首乌、茯苓、牛膝、当归、枸杞子、菟丝子、补骨脂等。若房劳损精加龟胶、巴戟天、肉苁蓉以填精补髓;若肝血不足加当归、炒白芍、五味子以养血柔肝。
(2)中成药
①首乌片。每次5片,每日3次,口服。
②六味地黄丸。每次8g,每日3次,口服。
③桑葚膏。每次20g,每日3次,口服。
④逍遥丸。每次8g,每日2次,口服。
(3)常用乌发的中药
①黑芝麻。功效为补肝肾、润五脏、乌须发、驻容颜。《千金方》记载:“用黑芝麻九蒸九晒,研末,蒸膏为丸服;扶桑丸以配伍嫩桑叶捣末蜜丸服,均有助容颜、乌须发之功效。”五黑方:黑芝麻、黑大豆、制首乌、黑米、核桃仁,研制成粉状,每日冲服,可乌发润发。芝麻枸杞饮:黑芝麻15g,枸杞15g,何首乌15g,菊花9g,水煎服,日一剂,善治肝肾阴虚之发白。②胡桃仁:功效为补肾固精、润肤悦容、生发乌发。《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青蛾丸:胡桃仁20个,补骨脂240g,蒜120g,杜仲500g,上为细末,蒜膏为丸,每服30丸,空腹温酒下,妇人淡醋汤下,可壮筋骨、乌须发。妇人妊娠期久服核桃仁可有助胎儿益智健脑、乌发润发,并可食补,是乌须发,治疗白发之要药。③桑葚:功效为补肝肾、乌须发、益精血。桑葚黑发丸:女贞子、旱莲草、桑葚子,炼蜜丸,每日适量,盐水送服,可起到补肝益肾、乌发明目作用。平素可在夏季采摘新鲜桑葚食用,亦可将桑葚酿酒,是一种非常美味的保健果酒,能补血强身、补肾乌发,妇人久食能美容养颜、延缓衰老。④牛膝:功效为怀牛膝善于补肝肾、强筋骨;川牛膝能活血化瘀、驻颜色。《御药院方》神仙六子丸:牛膝、地骨皮、熟地、菟丝子、小茴香、枸杞、川楝子、覆盆子、蛇床子、木瓜、何首乌、五味子,做丸剂,空腹食前温酒下,可补益气血、补肾益精、驻颜乌发。⑤黑大豆:功效为补肾填精、悦颜乌发、活血解毒,针对老人白发、面色无光泽者,效果较佳。现代药理研究黑大豆有雌激素样作用,故对于改善面色,有很好的作用。可将黑大豆蒸熟,每日食之,古代文献记载,亦有用醋煮黑大豆,促进水解,产生色素,从而达到乌发的目的。
2.外治法
(1)外用方
①沐发方。桑白皮500g,侧柏叶500g,宣木瓜250g。煎汤外洗,2天1次,10次为一疗程。
②乌发方。用黑豆、五倍子各30g,桑叶159g,侧柏叶109g,煎煮30分钟,去滓,洗发泡头,适用于病程短、年龄较小的患者。
(2)中药药枕(川芍、桔梗、白薇、天麻、真本、肉桂、防风、当归、白芷、通草、细辛、人参、首乌、补骨脂各100g,冰片20g):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头发的发育,治疗青少年白发。
(3)针灸:主穴取风池、肝俞、足三里、肾俞。配穴取胆俞、支沟等。每日选2~4穴,施补法,留针20~3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功效为补益肝肾。
(4)艾灸疗法:关元、肾俞。气血亏损配脾俞、足三里;肾精不足配三阴交、涌泉。
(5)耳穴压豆疗法:脾、肾、皮质下、内分泌、肾上腺。气血亏损配脾、胃、交感、耳中;肾精不足配肝、脾。
(6)头穴透刺疗法:选取督脉经穴百会、后顶、神庭、上星、风府、哑门,足少阳经取双头临泣透当阳、风池、曲鬓。针刺手法采用速刺小捻转,间断平补平泻手法,20转/分钟,留针。
(7)推拿疗法:术者站立其后,先用拇指从印堂向上沿督脉逐穴按揉至大椎,用双手食指自睛明沿足太阳膀胱经逐穴按揉至风池,每穴按揉半分钟左右,然后术者站立在患者前面,双手五指交叉,从前向后轻轻梳理头发5~10次。俯卧位用手掌推擦双侧足太阳膀胱经第1侧线自大抒至肾俞各5~10遍,然后在心俞、肺俞、肝俞、脾俞、肾俞各点按半分钟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