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中医特色治疗
1.内治法
(1)辨证论治
①气虚寒盛证
主症:四肢末端皮色苍白、青紫、发凉、麻木,苍白时间长于青紫时间;伴有肢端胀痛,气短懒言,神疲乏力;舌质淡,边有齿痕,苔薄白,脉细弱无力。
治法:益气温经,散寒通脉。
方药: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
药物:炙黄芪、桂枝、白芍、当归、鸡血藤、生姜、大枣、丹参等。
加减:关节肿痛加威灵仙、防己、桑枝,上肢疼痛加片姜黄,下肢疼痛加川牛膝。
②阳虚寒凝证
主症:遇寒则肢端冰冷,苍白如蜡状,握摄无力,肿胀麻木,精神萎靡,面色不华,畏寒喜暖,脘腹胀满;舌体胖大,舌质淡,苔白,脉沉细。
治法:温补脾肾,散寒通脉。
方药:右归丸加减。
药物:熟地黄、山药、山茱萸、枸杞子、鹿角胶、菟丝子、杜仲、当归、肉桂、制附子、白芥子、炮姜、细辛、甘草等。
加减:肤色青紫者加丹参、桃仁、红花等活血化瘀之品以通血脉;关节肿痛明显者加防风、桑枝、虎杖、老鹳草、络石藤以除湿宣痹通络消肿;腹胀加木香、炒白术、枳实以温脾理气;阳气衰微加人参,以大补元气。
③气滞血瘀证
主症:肢端脉络瘀血较甚,持续时间较长,肢端出现持续性青紫、发凉、胀痛、麻木,遇寒冷更甚;胁肋胀痛,心烦易怒,情绪不稳定或猜疑抑郁;舌紫暗或瘀斑,脉沉迟或沉涩。
治法:养心疏肝,理气活血。
方药:养心汤和柴胡疏肝散加减。
药物:制黄芪、茯苓、当归、川芎、半夏、柏子仁、炒枣仁、远志、五味子、人参、肉桂、柴胡、炙香附、生白芍、枳壳、红花、桃仁、炙甘草。
加减:血瘀严重,长时间不缓解者加刘寄奴、水蛭、路路通、干姜等活血温通之剂,肢端肿胀疼痛加威灵仙、防己、老鹳草,肉桂改用桂枝、生薏苡仁、木瓜等。
④瘀血蕴结,毒邪化热证
主症:指趾肿胀、疼痛、灼热,热盛肌腐则肢端发生溃疡,甚或发生局部坏疽,发红肿胀,皮肤破溃,夜间疼痛难忍。溲赤便结,舌红绛苔黄腻,脉弦滑或弦细数。
治法:清热解毒,活血通络。
方药:四妙勇安汤加减。
药物:金银花、连翘、公英、地丁、玄参、当归、川芎、生甘草、生黄芪。
加减:疼痛剧烈加乳香、没药、延胡索活血止痛;瘀血严重者加桃仁、红花、水蛭、虻虫、大黄,气虚加太子参、西洋参补气凉血。
(2)中成药
阳和丸、养血荣筋丸、八珍丸、回阳通络丸根据辨证选用。
2.外治法
红灵酒外搽。
3.针灸疗法
取穴合谷、曲池、内关、太冲、臂中、足三里、三阴交、极泉。施补法,留针2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1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