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识

(一)对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认识

在中外合作办学数量扩张与多样化发展的形势下,如何保障教育质量成为共同关注的问题。那么这个教育质量以什么样的指标体系去衡量,如何衡量,确实是个大难题。

1.评判维度

概括来说,我们在评判中必须要考虑的主要维度包括:①教师与学生的满意度;②是否实现预先设定的要求;③是否在有限资源下实现效果最大化;④能否不断改进和提升等等。

2.教育质量标准应具备的条件

在国际合作项目实施过程中要达到一定的教育质量标准首先应具备的几个条件:①共同的保障机制,作为合作伙伴双方都应具备一定的质量体系;②未来发展道路的保障机制,关键在于形成联盟的质量体系;③双方交流融合,这就需要在合作中提供目标语言的服务;④国际经验,表现在自主处理问题的机动性;⑤多重整合,课程表中的课程安排应整合不同学校的课程;⑥组内认同,学校之间可以在相同的研究领域内共同授予学位。

要真正推行中外合作办学的人才培养模式,提高合作项目的教育质量,必须做好基础准备,为“从一开始就做好”而付出的投资是必要的。之后,合作办学过程中所要努力提高的三个方面包括:保证各个院校的教育质量及其所提供的资源,进行更多的跨校、跨国合作,同时还要统筹各个合作项目。

3.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质量体系形成的关键是双方建立起真正的合作关系。首先,院校间应共同发展并相互认可,学生可以在合作院校进行一部分的学习及研究,母校完全认可学生在合作院校的学习及研究;其次,共同制定全部课程目标,还包括合作院校的入学申请办法、考试及教学;最后,学生可获得合作院校各自独立授予的学位或合作院校共同授予的学位。

4.质量体系的影响因素

一个成功的项目必须要有团队合作精神、专心与耐心、一定标准下清晰的角色定位、质量控制项目与项目本身的协同作用。在这些前提下进行项目评估、质量保证、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等一系列具体的操作控制环节。另外,质量体系还包括一些增值因素,比如必要的质量承诺、努力的市场份额竞争、学生有质量意识及需求等。

5.质量体系的激励机制

质量体系的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国际教育市场的感知能力、对本国或国际申请者的吸引力、拥有充足的教育资源、在核心领域的专业教学的互补合作、合作伙伴间的专家交换、合作伙伴间的合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