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指通过新体制和新机制的构建,突破创新主体间的壁垒,对创新主体和创新资源有效汇聚和配置,充分释放彼此间“人才、资本、信息、技术” 等创新要素活力而实现深度合作。
具体到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三者的协同创新则是指在政府和高校、汉语国际教育机构的引导和推动下,企业、大学、科研院所以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及汉语推广程度为导向,通过契约关系建立合作,使各方之间的资源运动从无序走向有序,或从低级有序走向高级有序,从而实现整体效益大于部分效益之和的过程。
首先,明确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的出发点,包含:运用国际受众容易理解和接受的传播规则。
其次,三者协同创新应探索独立于占主导地位的西方传媒之外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传播机制、模式和产品。当前,中国缺少世界性的大众传媒,中国媒体的国际化程度偏低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的情境下,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探寻新的策略与路径。而近年来汉语国际教育的蓬勃发展为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对外传播提供了重要平台。
再则,由于之前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在利益、知识、结构、文化等方面的冲突广泛存在,导致知识共享效率低,协同创新效果不显著。而协同创新的核心价值在于打破壁垒、实现“学科、行业、院校、海内外”四个跨越与资源的整合,发挥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传播三者的协同创新作用,这对于发展汉语国际教育、以及提升中华文化世界影响力和塑造中国形象具有重要意义。
最后,三者协同创新应以全球化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当代中国文化的创新为主题。在世界的媒介化和媒介的世界化背景下,中华文化何以固守自身的文化本性,又当如何向世界传播优秀的中华文化,进而提升中华文化的世界影响力并塑造美誉的中国形象,已经成为摆在中国学术界的重要课题。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作为一项系统过程,前期需要一系列细致严谨的需求调研。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