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教学与文化因素
2025年09月26日
(三)汉语教学与文化因素
文化教学应怎样施行?教材应如何编写?各个阶段的文化教学,应如何应对不同学习阶段和学生的认知能力而有所侧重?厦门大学李如龙教授提出,现有的对外汉语教学中缺少文学因素。在上千种的对外教学教材中,虽然也有优秀之作,但大都未将文学导入教材,因而缺乏趣味性和多样化。书面语的训练,最好的方法就是大量阅读文学作品。而文学作品的选入,应该广泛地包括民歌、童谣、故事、传说、小说乃至古典诗词。通过文学作品,充实对外教学的文化内容,也将灵动的语法教给学员。李如龙教授进一步指出,在编写教材时,应该选用既有高度文学价值,又要能够切合现代生活的需要的材料,数量则要有适当比例;在新编的语言教材中,也应该使课文尽量多些文学色彩;关于教材中文学篇目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方法也值得专门研究关于语言训练和文学导入的关系,也需要作深入研究。
香港大学的施仲谋认为,通过对中华文化教学的渐进式和系统化研究的构想,期望引起海内外文化教育界先进的注意,进一步就每个阶段的文化教学作深入探讨,以促进21世纪中华文化教学的全面实施,并为中华文化的复兴提出一个初步的方案。
汉语教学并非只是纯粹的语言教学,它更是社会与文化的教学。台北商业技术学院的蔡美惠认为文化的演变是台湾华语文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从文化多元的角度来诠释台湾华语文教育的发展,发现华语文教育与台湾社会及文化的密切关系。文化的本土化趋势,促进华语文教育的本土化与生活化发展;文化的全球化趋势,促进华语文教育的国际化与数位化发展;文化的多元化趋势,促进华语文教育的多元化与实用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