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途径与措施

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途径与措施

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和创新型国家的迫切要求面前,如何突破人才培养的体制障碍,全面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便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当务之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更新人才培养观念、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和人才评价制度三个方面提出了人才培养体制改革的任务与措施。

扩大教育对外开放的内涵是以对外开放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通过开展多层次、宽领域的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我国教育的国际化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借鉴世界各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经验以及参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精神,当前我们重点可以通过以下的一些途径和措施,进一步促进我国的教育对外开放。

第一,通过多种方式与渠道,引进和利用国外优质教育资源,联手国外大学与教育科研机构,设立教育教学与研究的相关机构或合作项目,并重点建设若干所具有引领和示范作用的中外合作学校和一批中外合作办学的品牌项目。

第二,加强与国外高水平大学合作,搭建教学科研合作平台,联合推进高水平基础研究和高技术研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增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第三,引进境外优秀教材和先进教学理念与管理模式,构建面向国际学术前沿、更为开放的课程体系和教育教学评估体系,建立适应国际化要求的教学与管理、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机制。

第四,创造有利于人才施展抱负的各种条件,吸引更多世界一流的专家学者来华从事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提高高等学校聘任外籍教师的比例,有计划地引进海外高端人才和学术团队,鼓励海外优秀留学人员回国服务。

第五,扩大政府间学历学位互认,通过中外大学间的教师互派、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提高交流合作的层次和水平,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进而实现中外高校之间的互惠互利,达到双赢的效果。

第六,通过汉语国际教育和海外孔子学院建设的渠道,积极推动我国高水平大学和教育机构在海外办学,拓宽教育国际合作交流的领域,提升我国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第七,扩大来华留学生规模,通过增设中国政府奖学金,优化来华留学人员结构,增加高校外语或双语授课的学科专业等,吸引更多高素质的来华留学生,提高对来华留学生的服务和管理水平,注重来华留学生的培养质量,提升我国国际教育的水平。

第八,加强与国际教育组织机构的合作,积极参与双边、多边和全球性、区域性教育合作,积极参与和推动国际组织教育政策、规则、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搭建高层次国际教育交流合作与政策对话平台,加强教育研究领域和教育创新实践活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