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
2025年09月26日
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
摘要: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是新时期汉语国际推广的必然要求。在新的形势下,汉语国际教育作为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适应全球化发展的需要,更新观念,加强协同创新理论研究,将理论研究和改革实践相结合,积极构建校校、校所、校企(行业)、校地(区域)、国际交流与合作等协同创新的汉语国际推广模式,不断提高汉语国际教育教学水平和新汉学研究水平。本文旨在呼吁学界在东亚汉学研究与中国本土汉学研究这样一个交流对话平台上,共同探讨中华文化的深层次内涵,为实现汉语国际教育与文化传承、文化传播的协同创新建言献策。
关键词:汉语国际教育;文化传承;文化传播;协同创新
协同创新是我国教育改革的大政方针。《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加强学校之间、校企之间、学校与科研机构之间合作以及中外合作等多种联合培养方式。”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这些明确的论述为汉语国际教育的发展明确了方向和任务。
“协同”意味着各个子系统的目标规划、建设、运行和发展等都要围绕总系统的总目标,服从而且服务于整个系统。按照协同创新的理论要求,汉语国际教育应该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去实施。汉语国际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必然会涉及到多个子系统,这就客观上要求不同的子系统协同来实现。除了高校外,科研院所、行业、企业甚至政府机构,在新汉学研究方面均有自身的优势与可以利用的资源条件,汉语国际教育需要各个系统共同合作,形成合力及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