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从羊肥味甘说质疑:民族文化上的根据
美从羊大而味甘之说首先必须基于一个民族饮食上的事实,即中华民族或汉民族先人是以羊肉为主食。因为“美从它的起源和发展来看,不过是人类主体审美能力对客体形象信息的颖悟和把握”以先民当时所具有的文化水平来讲,只有最熟悉的事物才能引起他们对该事物的思索及描绘。而文字在这个意义上说:“每一个民族的民族性秘密,不在于那个民族的服装和烹调,而在于它理解事物的方式。”理解美的原始意义也应从这里下手。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生产生活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变自然界而发展的。”而文字的创造,又离不开该民族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及其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左传·昭公十七年》记载:“秋,郯子来朝,公与之宴。昭子问焉。曰:‘少皞挚乌名官,何故也?’郯子曰‘吾祖也,我知之’……我高祖少皞挚之立也,凤乌适至,故纪于乌,为乌师而乌名……”在古代神话中,少皞氏是东方乌国之主,所谓“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而挚乌就是挚乌,古工字义通。《拾遗记》云:及娥皇生少昊,号曰穷桑氏,一号金天氏:明有五凤,随方之色,集于常庭,因曰凤乌氏”。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少昊是以乌为图腾的部族。一般人的看法是,中华民族是由炎黄二帝的后代组合而成的。但是人们未去追究的是,除炎黄二部之外,还有多少部落被融合在中华民族这个国度中。这些,部落孕育着许多种不同的原始信仰极为独特的理解事物方式。而美从羊大味甘之说根本概括不了中国人这一庞大多民族的原始审美意识,而只能代表那些以羊食为主譬如周王朝的祖先一类民族的理解事物的方式。
融入中华民族的部落除以熊为图腾的周之先民及以龙为图腾的夏之先民外,还有东方许多以鸟为图腾的东夷集团。如甲骨文中就有“佳夷”,佳夷即“乌夷”。《汉书·地理志》冀州下此条注云:“此东北之夷……居住海曲,被服容止,皆象乌也”。而这些民族,并不是以羊为其主食。著名的神话英雄后羿就属于这些以乌为图腾的部落,其次还应包括南方的荆吴及百越。
从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命名来说,也多少可以看到这些民族融合的痕迹。除了后羿射日外,鲧禹治水也一样流传至今。《说文》释鲧曰:“鱼也”。《玉前》释曰:“大鱼也”。又《释文》:“禹父也”。《广韵》:“亦作鮌”。这里实际上是告诉我们,鲧是属于以鱼为其图腾的部落。《诗经》中有不少以鱼起兴的诗。如《齐·故笱》:“敝笱在梁,其鱼鲂鳏。齐子归止,其从如云。敝笱在梁,其鱼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在《礼记·玉藻》中,仍可见到:“大夫以鱼须文竹”即文身之意。这些都可认为上古时代图腾崇拜的遗迹。另一段古文记载可帮助我们了解中华古民族的多源及复杂性:“孔子曰:黄帝,少典之子也,曰轩辕,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慧齐,长而敦敏,成而聪明。治三气,设五量,扶万民,度四方:教熊、罴、貔、豹、虎,以与赤帝战于阪泉之野,三战然后得行其志……”这一记载说明了黄帝所率领的军队,正是由以熊、罴、貔、豹、虎等为图腾的不同民族军队所组成的。又如《史记·补三皇本记》曰:“炎帝神农氏,……姜姓。轻曰女登,有娲氏之女,为少典妃,感神农而生炎帝,人身牛首。……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用以教为人。”又叙述他“尝百草,始为医药”。这说明炎帝是以牛首为图腾的部族。而为黄帝所杀的蚩尤,其部族为南方的“蛮族”,其中有九个部族联盟为九黎族。蚩尤为九部族之首领。《书礼刑》有这么一段记载:“蚩尤,惟始作乱。注:九黎之君号蚩尤”。但有传说蚩尤为炎帝之后裔。《通志氏族略》考据过蚩氏的始源并判断曰:“蚩氏蚩尤之后也”。《集韵》对蚩本字的考释是:“敕豸切,音驰,虫伸行”。种种迹象表明,蚩尤部落来自南方并以虫(兽)为其图腾,蚩尤被杀,其庞大的部属自然也被吞并融合了。从黄帝、炎帝、蚩尤之间的斗争中,可以看到中华民族由许多小的部族融合成大的部族。而至少是三种大部族(不仅是炎黄二部)又逐渐融合成古代的较为统一的民族。这其中有东西方的融合,也有南北方的融合。传说中的四夷;东夷,西戎,南蛮与北狄在史书上并无很多的记载。其始终至今却仍然是一个谜;《离骚》是“诗楚志而言楚声”但一个庞大的楚王国的踪迹却无处可寻,只留下九十多个被后人考释出来的楚方言词汇,包括屈原用以作赋首的“离骚”二字;有“百越”之称而不见百越民族的后裔,不知散见于中国的南方,西南方或东南亚一带?颜之推曾描绘南北语言的分野曰:“南方水土如柔,其音清举而切诣;北方山川深厚,其音沉浊而鈋钝;得其质直,其辞多古语……而南染吴、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这是语言上东西南北民族融合的一条材料。《通志·七音略》甚至指出:“七音之韵,起自西域,流入诸夏”。甲骨文中记有许多至今仍未知为何种部落的人如人方、土方、鬼方、美方、戎方等。但是到了战国,中原一带不少少数民族的名字不见了。如《竹书纪年》列出的如肃慎,犬戎,蜀人,吕人,荆蛮,赤狄等华夏文化并不单一,诚如费孝通先生所言:“历史上单一血统的民族是不存在的。” 民族的融合,使汉文化获得了各地文化的源泉。羊大为美且甘之说在这个意义上说,代表的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汉民族的原始审美意识。它是一种外民族带给传统意义上的汉民族的意识形态。由于历史上的种种原因,二千多年来由许慎开始,将之定为为汉族原始美的雏形。羊大为美所代表的是黄河中上游今甘肃一带游牧民族的审美初型。